目前日期文章:200306 (25)
- Jun 26 Thu 2003 03:45
My Own Private Picture Show
- Jun 19 Thu 2003 00:11
《戰地琴人》The Pianist

記得「戰地琴人The Pianist」在去年坎城影展獲頒大獎時還充滿爭議,今年在奧斯卡相關戰場上倒是挺春風得意。先是拿了幾個影評人協會的年度最佳影片,接下來的歐洲影藝學院獎縱使敗給「悄悄告訴她」,仍不影響該片在奧斯卡提名戰上的風光。隨後,還奇特地腳踏兩條船,笑傲英法兩國的影藝學院獎!
- Jun 17 Tue 2003 00:24
《駭客任務: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

1999年一推出後即受封為世紀末科幻新經典的「駭客任務」,以精巧的創意把虛幻的電腦、網路概念實體化,締造無比美妙的觀影經驗。但是看完第二集後,我卻悲傷地發現我對第一集的喜愛真是天時地利加人和的 ‘恰巧’ 而已!這種感覺就好比你某日忽然漫遊到一個前所未見的酷站,瀏覽了兩三篇文章,超喜歡的;等下次再看個五篇,新鮮感失去後就覺得還好而已;最後讀完全部文章後,因為可能不再有吸引力,就直接把連結De掉了。於是,第一集帶給我的那股至今不變的神妙(上週才又看了一次第一集),也許是因為當時網路發展的時機正好成熟;也許是因為滿足了素喜從科幻片裡頭自我意淫 ‘存在議題’ 的無聊人士如我,僅此而已。
- Jun 17 Tue 2003 00:18
左右為難的變種人
- Jun 17 Tue 2003 00:10
《無法無天》與幾部巴西電影
- Jun 17 Tue 2003 00:00
告別怪誕,邁向成熟 -- 阿莫多瓦之《悄悄告訴她》

繼得了一大堆獎(包跨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我的母親」後,西班牙鬼才阿莫多瓦的新作「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不但席捲歐洲主要電影獎及美國各大影評人協會獎,還風光(補償性)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及原著劇本(並毫無意外地拿下劇本獎),反倒是在西班牙自己的哥雅獎敗北,也未獲西班牙政府推薦代表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 Jun 16 Mon 2003 23:51
《時時刻刻》,分分秒秒…
- Jun 16 Mon 2003 10:14
《王牌電視秀》Bamboozled

史派克李和史蒂芬索德柏大約同時崛起於八0年代末期,史派克李的「為所應為」和索德柏的「性謊言錄影帶」都是足以名留影史的優秀作品。邁入九0年代後,兩人竟不約而同地在評論、票房上失意。幸好近年來索德柏藉著「戰略高手Out of Sight」、「天人交戰」重新受寵,「永不妥協」及「瞞天過海」則宣告了他也有能力當票房導演。那史派克李呢?十多年了…他是否憤怒如昔,依舊長篇大論地,毛躁如大學生般為黑人同胞發聲?
- Jun 16 Mon 2003 10:09
狗臉少年的最後歸宿 --《心塵往事》
- Jun 11 Wed 2003 19:18
私電影【怵目驚魂28天】

關於浮躁的青春,關於奔放的生命、關於扭曲的成長,關於一切不如意……,在好萊塢主流電影裡往往被簡化成「因為愛,將得到救贖」的膚淺結論。當然六年四班的新銳導演Richard Kelly頭腦絕對不像朗霍華或咪咪萊德這般簡單,野心勃勃的《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絕非只是一部販賣廉價溫情的小品。
- Jun 10 Tue 2003 03:37
重返美好年代

我從來不覺得強托特陶(「二見鍾情」、「第三類奇蹟」)和布萊特雷納(「尖峰時刻」、「紅龍」)是多優秀的導演。但當我一連兩天看了他們的「扭轉未來The Kid」及「扭轉奇蹟The Family Man」之後,小小感動(出乎我意料)之餘,不由得懷念起好萊塢黃金年代的那些黑白老片,像是劉別謙1940年的「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及法蘭克凱普拉1946年的「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
- Jun 10 Tue 2003 01:00
從2003真善美影展談起

打開中影一頁滄桑史,早期官控商營本質使其位居台灣電影製片界龍頭。八0年代初期面對困境,改弦易轍竟意外成為台灣新電影的溫床,諸位國際名導的背後推手。可惜直到九0年代末期,中影製片方針依舊搖擺不定,企圖尋求商業藝術雙贏的結果竟是淪落到變賣祖產(從全省好幾間直營戲院到身為西門町地標的新世界大樓,全都無法倖免於難)的田地。如今的中影,似乎已無力在製片界掀起任何漣漪,只能偶然推出一兩部國片(可憐了悄悄上、下片的「自由門神」)插花一下。
- Jun 09 Mon 2003 22:42
2003台北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從差點被已卸任的龍大局長判死刑到置之死地而後生,曲折程度絕不輸金馬獎。幸好重新定位之後改變方針設定焦點城市,找來影評人聞天祥作規劃,從去年精彩的布拉格與巴黎,到這屆的京都與墨爾本,都充滿驚喜。
- Jun 09 Mon 2003 22:39
【我的2002】夢電影

有些電影,無論如何解構都顯得多餘;無論如何形容,終究空虛地感到詞窮,而「不在場的人」及「穆荷蘭大道」這兩部在2001年的坎城影展共享最佳導演獎的佳作就是其二。當屆評審團主席麗芙烏曼鮮明的擁歐派立場(2000年她親自執導的「狂情錯愛」雖好評連連,卻被一堆華人電影壓得黯淡無光)加上幾個法國評審的凝聚力,讓南尼莫瑞提動人的家庭小品「人間有情天」摘下金棕櫚,具爭議性(一看就像麗芙烏曼的最愛)的「鋼琴教師」則拿下第二獎及影帝影后雙獎。
- Jun 09 Mon 2003 22:38
【我的2002】華語電影篇
- Jun 09 Mon 2003 22:36
【我的2002】青春叛逃記事簿
- Jun 09 Mon 2003 21:16
【我的2002】年度推薦片單
- Jun 09 Mon 2003 21:15
《狗日子》Dog Days
- Jun 09 Mon 2003 18:36
〈Sight and Sound票選〉25年來最偉大的影片與導演

2002年九月才剛結束十年一次的影史最佳導演及影片票選活動的英國Sight & Sound雜誌,有鑑於 ‘影史上最偉大’ 這個字串實在太沈重,而名列榜上的影片及導演又多是古董級(「教父I&II」居然是最年輕的電影;導演也死了大半…),容易與讀者產生世代上的隔閡。於是,非正式地舉辦 ‘1976年以來最佳影片及導演’ 的小型票選活動。這次選單只寄給英國影評界(總計回收5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