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我的電影筆記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章標籤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SCF2407.jpg

張作驥從電影基層作起,擔任場記、助導、副 導,並拍攝一系列以青少年為主題的電視劇與紀錄片,首部作《暗夜槍聲》是一次相當不愉快的創作經驗,使他拒絕掛名該片導演,第二部劇情長片《忠仔》以邊緣 少年及八家將為故事題材,頻繁使用的黑片與畫外音,搭配尖銳而帶著批判性的社會寫實觀點與厚實的人道立場,分別獲得亞太影展及釜山影展重要獎項。第三部作 品《黑暗之光》以貼近紀錄片的紀實風格真誠傳達對於盲人家庭的關注,在東京影展拿下最佳影片、最佳青年導演及亞洲電影獎等三項大獎,也因此獲日本NHK投 資拍攝了第四部劇情長片《美麗時光》,該片不但入圍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也成為十五年來唯一「原裝台產」金馬獎最佳影片得主。歷經第五部劇情長片《蝴蝶》 在票房、評論上的不盡理想,張作驥回歸原點推出由十部短片集結成的最新作品《爸…你好嗎?》,同時積極推動下一部長片《當愛來的時候》籌備工作。本訪談企 圖透過張作驥歷年劇情長片作品中某些一再出現的元素符號與美學手法比較,一探他的內在創作核心。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icx_fWel8118561601.jpg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Vals Im Bashir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TY-陳博宇.jpg

賈樟柯曾以他個人的獨特與敏感,將三峽大壩本身的歷史背景與意義以及不斷從廣播、電視、某路人甲等口中冒出來的流行歌曲與新聞片段等他個人最擅長的文化符號鑲嵌混合,溶進寫實與超寫實交錯的《三峽好人》中,傳遞那一層又一層的冰冷與疏離。相形之下,張僑勇(導演專訪在此)所導演的《沿江而上》則是透過一名十六歲女孩余水及十九歲男孩陳博宇在豪華郵輪「維多利亞號」上南轅北轍的實習經歷,一方面不動聲色帶出三峽大壩工程之於在地居民的實質上與精神上雙重意義(同場附贈壯麗的長江美景),一方面則是從中挖掘在政經脈絡影響下早已扭曲變形的底層困境與文化民情(這樣的切入與態度觀點,令我想起周美玲那部在荒謬悲情中滲透出希望的《極端寶島》)。《沿江而上》充滿著一股悲憫溫暖的人道關懷,同時不忘一針見血點出某些問題的癥結所在;張僑勇的態度溫和謙遜,在一派草根親切的紀實影像裡,最終竟能完美地堆疊出如此驚人的格局。這是一部史詩般的紀錄電影,真的非常感動遠流智慧藏在今年初勇敢地發行了台版DVD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x_fptw2123282703.jpg

上上週跟我弟去看《渺渺》,大概要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我弟的看法。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px_fptw2123282703.jpg

上上週跟我弟去看《渺渺》,大概要用「度日如年」來形容我弟的看法。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過《無極》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陳凱歌2002年的小品之作《和你在一起》,還真有種時空倒轉的百感交集。儘管《和你在一起》的結尾實在撒了一整水桶的狗血而顯得俗不可耐,但我還是要很虔誠地對陳凱歌說一聲:「陳導演,我真的是被您給感動了呢」。


無論是劉成(劉佩琦)那種彎腰打哈哈既窮酸又鑽營地說出一串場面話的卑微模樣;莉莉(陳紅)瞬間變臉的高八度尖銳嗓音俗氣舉止;還是余教授咬文嚼字的故作姿態(也難怪陳凱歌要自己演這個角色了),甚至是林雨向小春揭露秘密時看似誠懇卻又世故得可怕的態度…,我在《和你在一起》中看到了一幅我非常熟悉的中國人情浮世繪,真的讓我有一股「毛骨悚然」的親切感。


江老師(王志文)和余教授兩個音樂教師,恰好與劉成這個父親角色,組合成《和你在一起》的「父親形象鐵三角」。這三個「象徵」雖然劇本寫來刻意,但因著三個人的好演技,還算夠鮮明。三個角色的性格分開來看各有優劣,但放在一起恰好完完全全的互補,劉成給予劉小春親情、江老師給予心靈啟迪兼良師益友、余教授則負責金錢物質上的提供,以及教導小春面對現實世界的生存手段。劉小春與劉成、江老師之間的對手戲,尤其精彩。我尤其喜歡劉成紅帽子被偷,裡頭藏的錢也沒了,劉小春邊幫他洗頭邊安慰他那段。劉小春打趣要他「低頭」認罪,劉佩琦的好演技在此顯露無疑,那卑微、訕訕而無奈地笑了笑,好個安逸自得的表情呀。

至於穿得邋遢,家裏亂糟糟卻養了一窩流浪貓的江老師,則是個特別有趣的角色。他上課時講他女友,講抄譜子的往事,講心中有音樂的啟發式教學…,他還對劉小春說「高興的時候才拉,不高興的時候不拉」。在劉小春與江老師的最後一堂課上,那塵封已久的窗戶終於打開,灰塵不再,空氣中流動著的是屋外金黃色的陽光粒子。江老師親手幫劉小春伴奏時,那打滿了柔焦的鏡頭,構成了全片最美麗的一場戲。我想有真正學過琴的人,對於老師親自幫你伴奏這件事,絕對是充滿感動的。那是一股和諧的溫暖與肯定,而陳凱歌利用鏡頭,神聖地表達出來了。

陳凱歌親自演出世故的余教授,從這角色戲中言行舉止對照《無極》的墮落,竟有一種今夕是何夕的唏噓。每個創作人,在創作的路途上,大概都曾經像劉小春一樣徬徨。陳凱歌在他自己身兼編導演三職的小品《和你在一起》中,飾演了那個「最後擁抱現實」的余教授;而現實生活中,他也毫不遲疑地走上了余教授的路子(也因此才有機會拍攝《無極》)。偏偏諷刺的是在《和你在一起》戲中,陳凱歌終究為劉小春編寫出一個俗到極點,帶著政治正確(揚棄資本主義,擁抱理想,肯定人性親情)的催人熱淚主旋律收場哩。

陳紅飾演爽朗夠意氣的悍姐兒莉莉,為這部電影妝點了美麗的粉紅色夢幻(那個望遠鏡運用得真不錯)。莉莉這個角色之於劉小春,既是發春的對象,也是母性的寄託。莉莉出錢出力到某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例如聲淚俱下求余教授那段),在台灣觀眾看來也許有點誇張,但這種「激烈」的行徑在中國可是司空見慣哩…。比較有趣的,是恰好和莉莉形成強烈對比的林雨。說真的,我老覺得拉琴或吹長笛的女生只要身形不是太臃腫臉蛋不是太抱歉的話,沉醉在音符裡的模樣還真是飄逸到了極點。不過陳凱歌顯然沒什麼興趣好好雕塑林雨這個角色,所以林雨之於劉小春,從來不是什麼美麗高貴又可敬的競爭對手,而只是個後來殘忍地對劉小春說出「秘密」的心機女而已。事實上如果找個有靈氣的小美人來飾演林雨,讓劉小春愛上她,最後的真相高潮戲,或許力道會更強哩!

《和你在一起》很聰明地在小春的小提琴上做功夫,利用那把琴的下落,帶出整部電影的重點。也許太戲劇化,但我想演奏者都會對自己的某把樂器有特別的感情(就像運動員對自己的球衣、球鞋之類)。余教授讓劉小春明白演奏者的「感情」,必須放進「感恩」的心境。這部份,陳凱歌很取巧地完全用那把小提琴來「象徵」,可惜不夠細緻,情感上也過火了。所謂的感恩,其實可以更海闊天空、更巨大,是從江老師的啟迪、莉莉的熱心,到劉成的黯然退出合力貢獻出來的,絕對不只是劉小春回憶裡那幾秒鐘的片段飛逝。不過陳凱歌催淚的功夫還是了得,光是夾雜黑白回憶畫面,穿插柴可夫斯基D大調的激烈演奏,交叉著比賽會場與火車站的兩邊演奏,讓整部電影的情緒激動到了最高點。林雨和余教授的臉部表情,對比最後那放慢動作安靜優美夢幻到了極點的童話般收場,事實上,我真的沒辦法,也不忍心去挑剔了…。假如《無極》有《和你在一起》一半的力道,我想那個饅頭,至少不會那麼可笑。

現實中也是天才琴童的唐韻飾演沉默的劉小春,雖稱不上有演技,但因為會拉琴,因為同樣有個望子成龍的老爸,所以唐韻多少能體會劉小春這個角色的低調與沉默。也許偶而表現太木頭了些(他的眼神有點呆滯,常只盯著某處),可是如果找一個很會演戲卻不會拉琴的童星來演劉小春,可能會表現太矯情,反倒沒能真正表現出劉小春這孩子迷人清澈的特質哩。



附註:
一樣的製片班底,一樣由劉佩琦飾演劉成,《和你在一起》變成了二十集的連續劇,看故事介紹跟電影大致上差不多,可是故事卻是說得更滿了,身世之謎都來了,好像更俗了。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4/05/10/000780932.shtml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觀賞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女配角的《北國性騷擾》的時後,我腦海中浮現了《絲克伍事件》及《諾瑪蕊》的片段影像;在看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歌曲的《街頭嘻哈客》Hustle and Flow時,我想起了馬丁史柯西斯的《喜劇之王》及片中勞伯狄尼洛無賴的模樣;至於看《偷穿高跟鞋》時,我則完完全全陷入了《親密關係》Terms of Endearment的美好回憶中。要問我《北》、《街》、《偷》好不好看,我會回答「還算好看」,但真錯過了也不打緊,還不如找時間看一下《絲》、《諾》、《喜》、《親》這幾部二十年前的經典作品,保證收穫會更大。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想寫篇文章提一下「Cinespot動映地帶」,一個以刊載電影評論為主的香港電影網站。沒想到一晃眼間,我加入這個網站居然已經整整兩年了!每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前夕,幾個駐站寫手都會選出一份「表揚名單」,今年也不例外。以下,就是我們四個駐站寫手所圈選的名單、遊戲規則及最後結果。
http://www.cinespot.com/cfeatures23.html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來說,《鍋蓋頭》是一部神奇的電影,勾起我好多回憶。假如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的話,那我想每個當過兵的人心中,也會永遠存在著一個鍋蓋頭吧!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賞2005年新版《傲慢與偏見》讓我驚喜不斷的主要原因在於,片中幾個重要場景如Peak Distric、達西先生的豪宅、Lady Catherine de Bourg(茱蒂丹琪飾)的豪宅、以及伊莉莎白與姊妹買東西的市集,都是在我所居住的英格蘭中部這邊拍攝的。英國的文化休閒產業之間的結合度真的不錯,哈利波特之旅、倫敦偷情之旅、到現在的珍奧斯汀之傲慢與偏見假期(這個網站有相關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逛逛)…,看著自己熟悉的場景出現在時代劇裡,還真是格外興奮。以下我就來看圖說故事吧!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雖然在英國住了好幾年,我一直沒看過95年那套公推最經典的BBC版《傲慢與偏見》;說實在的我算不上珍奧斯汀的書迷,艾瑪跟李安合作的《理性與感性》當年也只是覺得「蠻好看的」,但真有好到值得頒一座柏林金熊獎肯定嗎?我存疑。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一向認定,彭浩翔是香港影界繼陳果之後最「主流」的一位獨立導演。之所以這樣形容他,是因為他跟陳果都是天生的說故事人才,他們的作品不但充滿生猛的奇趣與創意,而且一點也不枯燥,他們總有辦法以有限的budget靈活地揮灑創意,他們總有辦法透過片中種種符號與暗喻來抒發他們的香港情懷,關於彭浩翔的前兩部作品的相關文字,請參閱我的新聞台文章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十月的女性影展為凱薩琳布蕾亞辦了一個小小的回顧專題,配合她正在台北上映的近作《感官解析》Anatomy of Hell,倒不失為認識這位聲名狼籍的法國女導演的大好機會。尤其早期作品《愛慾解放》A Real Young Girl、《少女天堂》Virgin比較不容易見到。我覺得沒順便把她的前作《不完美愛情故事》Perfect Love、《羅曼史》Romance以及《性喜劇》Sex is Comedy拿來一起放映,實在很可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了《亞瑟王》King Arthur的導演完整版DVD之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亞瑟王的血統、身份跟台灣俗稱的「半山仔(竽仔蕃薯)」差不多,然後就跟他們一樣,長期以來自以為自己是支那/羅馬人,還幫羅馬帝國打自家英國。直到真正接觸到久違的英國土壤,才開始認同自己的土地,最後還娶了原住民,驅除韃擄蠻夷以及萬惡支那帝國,自立為王…。呵呵,《亞瑟王》這個拼湊出來的劇本居然意外地滲透著「獨立」的理念,我說什麼還真要好好表揚一下這部爆米花電影。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是金色中長髮的聯合國口譯員雙面翻譯,一是棕色短髮難忘已逝前夫的脆弱寡婦靈異緣未了,兩種造型、兩種個性的妮可姬曼,接連兩個月內在台灣銀幕上與觀眾相見。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從韓國的《緣起不滅》、美國的《手札情緣》到日本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還有那一卡車的寶萊塢電影,羅曼史電影的魅力,在於總有能力散發一股老套、卻又如沐春風的苦澀辛酸與美好,在於有辦法在黑暗空間中淡淡地發酵,讓有類似經歷的觀眾因為感同身受而輕聲啜泣,更讓沒有類似經歷的觀眾自我幻想暗爽一番。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獨立製片近十年一片成名的新銳導演不少,其中亞歷山大潘恩(《歡迎光臨娃娃屋》、《愛我就讓我快樂》的怪咖導演塔德索隆茲也不錯)是我最為看好的。從處女作《天使樂翻天》開始,作品部部充滿生猛創意,技術上更是日漸溫婉成熟,《尋找新方向》就是一次絕佳示範。至於尼爾拉布(《惡男日記》永遠是經典)、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最愛《不羈夜》)、大衛歐羅素(我還是最愛他的《風騷老媽》
Spanking the Monkey)、韋斯安德森(《脫線沖天炮》Bottle Rocket真的讓我經豔)、蘇菲亞柯波拉(《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及馬克佛斯特(一直想看他的《Everything Put Together》)以獨立小品成功打下江山後,後續作品資金一部比一部多、卡司一部比一部強…似乎感覺也不再那麼「獨立」,尼爾拉布大概是這群人之中比較悲慘的實例,希望比較資淺、還未成氣候的大衛凱利(《怵目驚魂28天》)及Miguel Arteta
(《恰克與巴克》),能有好的發展。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