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霍建起:《暖》Nuan

霍建起因為《那山那人那狗》在日本的成功,而拿到日資拍攝《暖》(改編自莫言的小說《白狗秋千架》),不過跟大部分「藝術電影」命運類似的是,儘管本片風光拿下東京影展(鞏俐是那一屆的評審團主席)最佳影片、影帝(香川照之)以及中國自己的金雞獎最佳影片,《暖》仍然跟當年的《那山那人那狗》一樣,在中國的上映之路坎坷依舊。

   
《暖》的故事,得從井河(郭曉冬)離鄉十年後首度回鄉巧遇初戀情人暖兒(李佳)說起。井河略帶惋惜地心疼瘸腿的暖兒嫁給了一個啞巴(香川照之),經濟狀況也不是太理想,然後,觀眾隨著他與暖兒的敘舊,回到了十多年前的舊時光裡,看著這對年輕戀人如何開始,又如何結束。《暖》巧妙地在呂樂拍壞了的《美人草》的時代感及蔣欽民夢幻民俗風味的《天上的戀人》間,取到一個平衡點。因為霍建起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輕刺一下如今功成名就的井河對初戀情人的依戀、憐惜、甚至是帶著同情的慰問;另一方面,他又藉著倒敘,慢慢剝開三個主要角色間的關係。

       

十年過去,誰依舊能理直氣壯地宣稱,自己仍是十年前的自己?是「原來」的自己?那種對舊時光的緬懷與依戀,與骨子裡埋藏的輕視目光,竟可以如此並行不悖。雖然井河的旁白多了些、文謅謅了些,不過那泛著一股偽善的悲情氣息,似乎可以解釋為一種「標準中國文人」的懺悔與自嘲。

          

霍建起對於空靈的氣氛營造,藉著山林蒼美中的憂傷,神奇地摀住了嘈雜的旁白口舌。這也是霍建起的強項,他總能讓我們在銀幕前索性躺下去,好好回憶起自己生命中失落的空白片段。《暖》跟《那山那人那狗》一樣,背景依然是江西山林,仍是一段漫著淡淡哀愁的懷鄉之旅,卻不再唱起太OVER的「政治正確」主旋律,也不再天真地美化夢幻了現實的殘酷與無奈。《暖》就如同法國的《秋水伊人》或美國的《麥迪遜之橋》,過去的終究是要讓它過去,生命中僅存的…將只剩下回憶。

            

美術設計出身的霍建起,對畫面的經營是極其張藝謀式的,不過比起同樣改編自莫言作品的《紅高梁》的濃豔熾熱,《暖》顯得清爽寫意許多。畫面上,是層次有致的綠,從深綠、墨率、草綠、湖綠的蒼翠,配合著山村的秋千,每一盪,都盪向另一個不同的視界;每一盪,都代表著命運的一次震盪。

       

             

孫周:《周漁的火車Zhou Yu’s Train

相較於《我的兄弟姊妹》的濫情無節制,孫周導演的《漂亮媽媽》看似悲苦煽情,卻又簡樸寫實得動人。鞏俐洗淨鉛華演出辛苦養育失聰兒子的貧窮女工,無論是為了兒子決定放棄自己幸福的機會,或是片尾在肉體與金錢誘惑中掙扎的高潮戲,她都有辦法傳遞出動人的親情力道。也許因為和孫周合作愉快,孫導演於是再為鞏大媽量身打造一部大陸較少見的文學劇《周漁的火車》。

     
《周漁的火車》找來《花樣年華》的配樂梅林茂,及從服裝設計轉戰剪接領域都一樣優異的張叔平負責剪接,讓電影蕩漾出一股王家衛式的詩意節奏。都會香江的捷運風情換成鳴著浪漫聲響的舊式火車,飛也似地往返兩地、兩個男人之間。一個憂鬱詩情,豐盈周漁的虛幻綺想;一個世故聰敏,撫慰周漁的現實失意。鞏俐的不同以往,不只是外型上的令人驚豔(那一襲令人印象深刻的白衫紅裙,應該是出自張叔平之手吧),更出自她的洗鍊詮釋,真得喚出了周漁骨子裡對情慾的渴望,對詩人、對想像中的精神桃花源的自欺欺人的一份滄桑無奈。

     

孫周把周漁對夢想的追逐與失落,拍得淒美迷離,《周漁的火車》瀰漫著一股幽怨淒迷,美得宛如印象裡的歐洲藝術電影。在梅林茂文學味(或說藝術味)濃厚的音符中,我彷彿看見了海吉斯瓦尼葉與楚浮,來到中國拍片的光景。

       

數十年前,楚浮以《夏日之戀》及《兩個英國女孩與歐陸》的特寫鏡頭及一股恣意揮灑的自信,傲然揭開了影史上最浪漫文學電影的序幕。這十年來,海吉斯瓦尼葉一再以生命中的女人來歌詠、緬懷關於法蘭西的自我認同與鄉愁記憶。相較於周迅在《戀愛中的寶貝》裡漂浮而虛幻的激情演繹(該怪李少紅受《巴黎野玫瑰》荼毒太深、太著重影像經營卻忘了角色紋路肌理),周漁這個角色,無疑更有理由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浪漫的足跡。

      

光看她妖嬝多姿地走著的身影,我就相信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