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坦白說雖然在英國住了好幾年,我一直沒看過95年那套公推最經典的BBC版《傲慢與偏見》;說實在的我算不上珍奧斯汀的書迷,艾瑪跟李安合作的《理性與感性》當年也只是覺得「蠻好看的」,但真有好到值得頒一座柏林金熊獎肯定嗎?我存疑。

      
不曉得是不是由於這部2005年新版《傲慢與偏見》是英國Working Title出品的關係,我總覺得其中的李察寇帝斯味遠遠勝過珍奧斯汀味。我相信珍奧斯汀的小說必定啟蒙了無數台灣言情小說作者,我是說真的,假如你夠無聊的話,不如去租書店耗一個下午,仔細搜尋台灣一籮筐言情小說中,來自珍奧斯汀作品中那獨特、細膩的少女情懷吧!2005年新版《傲慢與偏見》顯然灌入了不少現代的精神,想想,一個三八媽媽費盡苦心推銷五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四處幫她們安排相親,挑選「三高」對象,像不像「追夫X人行」之類的偶像劇?其中有一場全家人聽到達西與賓里兩大金龜婿候選人來訪,匆忙準備就緒的橋段,真是讓我笑翻了腰。
  
負責編劇的黛柏拉莫高琪幸運地獲得了未掛名的艾瑪的「特別指點」,在年輕導演喬萊特(曾經導過非常棒的BBC時代劇《Charles II: The Power and the Passion》)充滿活力的敘述語法下,2005年新版《傲慢與偏見》洋溢著屬於新銳導演特有的勇氣與匠心。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特寫畫面,讓琪拉奈特利清麗、靈慧的特質盡收眼底,也讓我懷念起薇諾娜瑞德在《新小婦人》裡的神采,假如有人想重拍《小婦人》,我想琪拉絕對是飾演喬的第一人選。

      
我上一段形容喬萊特「匠心」,這個「匠」字絕對不是負面的字眼,這個「匠心」絕對是「獨運」的。隨便舉例好了,例如開場那一派優雅靜謐地隨著伊莉莎白從田園走入家裏的場面調度,以及近尾聲時鏡頭緩緩從一個個的窗戶外面看向屋內,平靜中略帶孤獨的氣味,總讓我回憶起《此情可問天》那無懈可擊的開場畫面。至於伊莉莎白赴山峰區散心站在山崖邊的畫面,那飄揚的裙襬與壯闊的史詩級景緻,簡直是《亂世佳人》的郝思嘉再現嘛!

       
琪拉奈特利獲得奧斯卡提名,絕對是本屆奧斯卡最令我興奮的結果之一(雖然只是去當壁花),因為女主角一旦選對了人,電影也就成功了一半。而馬修麥非迪恩那種ㄍ一ㄥ到死依舊可愛透頂的表情,配合平淡中自能洋溢出緩緩情意的念白(他的聲音真好聽),則讓達西先生的兩場告白戲感人到了極點。至於唐納蘇德蘭(他那畫龍點睛的結尾真是棒極了)、布蘭達布萊辛、茱蒂丹琪、湯姆荷蘭德等一干精彩配角無比精準的幫襯,更是向全世界證明了,受過嚴格戲劇訓練的英國演員(唐納蘇德蘭是加拿大人)堪稱白金級的超完美配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