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這篇看成「插播」。

    
《舞動心靈》Inside I’m Dancing是本屆愛丁堡電影節中唯一入選「Gala」單元,而未參與年度最佳英國新電影評選的英國片。依我推測,也許是片商不願意加入競賽,怕沒得獎反倒影響票房吧?
    
愛爾蘭導演Damien O’Donnell以《東方就是東方》East is East在英國崛起,這部鎖定印巴裔英國人所面臨的文化衝突的悲喜劇,在九0年代末期所掀起的旋風,並不輸《猜火車》、《舞動人生》,可惜台灣並未引進。不過Damien的前作《心之園》Heartlands已在台灣發行首輪DVD,這部描述一個倒楣男人騎機車翻山越嶺追回真愛的公路電影,把英國中部的田園風光及小鎮人情做了一次溫馨的結合,值得找回來看看。
    
《舞動心靈》跟幾年前的法國片《國道七號》Nationale 7、挪威片《他傻瓜你聰明》Eeling及英國片《飛翔理論》The Theory of Flight一樣,都是以身障人士為主角,不再是那麼「政治正確」地宣揚殘而不廢,反而花了不少功夫去描述身障人士適應社會的悲苦酸喜,尤其都碰觸到他們對「性」與「愛」的態度。成功的選角,是《舞動心靈》迷人的關鍵。佔戲最重的新人Steven Robertson、演過Hallmark影集《沙丘之子》Children of the Dune的James McAvoy,還有以《少爺返鄉》崛起的英倫甜心Romola Garai,三個年輕人之間的化學作用極為成功。較可惜的是,隨著片子近尾聲葬禮的結束,死亡與重生的啟發發展得有點有氣無力。

     
《舞動心靈》有著Damien一貫的輕盈中夾雜悲傷。不像《國道七號》或《他傻瓜你聰明》,努力把身障的「特殊」拍成若無其事的平凡,也不像《飛翔理論》有點避重就輕地處理健康的看護與身障女孩間介乎愛情的模稜地帶,Damien三不五時灑狗血的煽情手法、毫不避諱而精準地在好些節骨眼上「製造」衝突的勇敢,居然沒讓電影變得庸俗不堪,還頗紮實、尖銳地觸動了人性裡殘酷的溫柔,也順利騙了戲院裡的觀眾不少淚水,最後理所當然地成為本屆愛丁堡電影節的觀眾票選獎得主。
    
    
是的,大部分影展都會設有觀眾票選,不過往往票選得主都不會是藝術成就很高的曲高和寡之作。我一直沒搞清楚愛丁堡電影節的觀眾是怎麼參加票選的,是像金馬一樣散場後投嗎?分數又是怎麼算的?觀眾多的場次跟觀眾少的場次,是否有做啥加權計分之類的呢?我至今仍沒搞清楚。我只知道,最佳影片是從「Gala」及「British Gala」中票選出來的,這對其他單元的觀摩片不是很不公平嗎?畢竟本屆影展最棒的作品,我覺得大多來自「Director’s Showcase」及「Rosebud」。
     
順便附上自1997年起,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得主清單。看來英國人自己蠻捧英國電影的場,八部得主裡,英國自家人佔了五部(1997,1998,2000,2003,2004)。看來台灣片商也蠻捧觀眾票選獎的場,除了《Afterlife》及《舞動心靈》這兩部新片以外,其他六部全都有上過台灣院線(《末路小狂花》在金馬演過幾場,後來衛星電視也播出了)。
   
2004《舞動心靈》Inside I’m Dancing
2003《Afterlife》
2002《末路小狂花》Rabbit Proof Fence
2001《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elie
2000《舞動人生》Billy Elliot
1999《樂士浮生錄》Buena Vista Social Club
1998《脫線舞男》The Full Monty
1997《愛的初體驗》Get Re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