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兩篇推薦的都是我喜歡的電影,接下來就聊一下不是那麼好看,或者說得委婉一點,跟我頻率不合的電影吧!
  
   
 
《凡塵聖女》Johanna
才剛滿三十歲、拿過盧卡諾銀豹獎的匈牙利年輕導演柯諾穆恩德秋想必極獲大師貝拉塔賞識,才讓大師親自擔任本片監製。《凡塵聖女》有著拉斯馮提爾式的善惡觀點,描述一個女毒販從墮落、聖潔、拯救、到被摧毀的遭遇。柯諾以全本歌劇模式,拍攝這部改編自聖女貞德傳說的電影,無論是對宗教、神諭的討論還是女主角以性自救救人的悲劇性格,都與《破浪而出》遙相呼應,至於故事背景則讓人想起群魔亂舞、怪力亂神的醫院風雲。儘管這部實景歌劇提供了精心的原創音樂、歌詞,外帶精準的場景與走位,但看了十幾分鐘新鮮感消失後,還必須為了尊重創作者而留在位子上忍耐剩下來的七十分鐘,說實在的也是小酷刑一樁。
  
    
《昨日之後》After the Day Before
《昨日之後》是一部介於半夢半醒之間的詭異電影。銀幕上過份雕琢的瑰麗詩意,平靜中暗湧著的不確定,主角老是從夢中醒來又沈沈睡去,永遠在迷宮中打轉而走不出去的迴圈宿命,想當然爾會提醒影迷注意這位匈牙利導演阿提拉亞提胥跟大衛林區的關係。不過,《昨日之後》缺乏大衛林區那種渾然天成,信手捻一張衛生紙都能搓成天邊一朵雲的出神入化功力,以致讓《昨日之後》顯得匠氣而用力。收場時逐漸逼近真相的密閉窒息,感覺上除了做作,還是做作。
  
   
   
《愛的俘虜》The Captive
曾經看過香妲艾克曼的《巴黎情人,紐約沙發》,以為這就是香妲艾克曼;後來看了《愛的俘虜》,才發現我根本不瞭解香妲艾克曼。《愛的俘虜》鬆散地改編普魯斯特鉅著《追憶似水年華》第五冊,這是個一則窺伺、囚禁與著迷的愛戀故事,只可惜我就跟片中的男主角一樣,永遠隔著一層毛玻璃,永遠進入不了狀況。
  
   
  
《我要回家》I'm Going Home
真的,像我這種嚴重迷信大師牌、影展牌的人,從《愛慾修道院》(The Convent)、《情歸何處》(The Letter)到《我要回家》,只要有上院線,我往往都會乖乖花錢買票進戲院「飽受摧殘」。明明被大師恐怖遲滯的節奏催眠得愛睏,卻又不甘心就這樣放過大師之作。從上個世紀三0年代默片開始拍片,年近百歲的葡萄牙傳奇國寶級導演曼努爾迪奧利維拉的近作《我要回家》,比起《愛慾修道院》與《情歸何處》算是比較輕鬆、比較容易進入狀況,而且還有凱薩琳丹妮芙、約翰馬可維奇等大牌客串…,但,真的夠了,我真的再也不想看他的片啦。奧利維拉雖然很老了,但他幾乎每一兩年就推出一部新作品的快手作風,讓我追也追不完,反正哪天先找個機會看看那部傳說中很棒的《神曲》(The Divine Comedy),再配合馬斯楚安尼(可惜曼努爾迪奧利維拉沒機會撮合馬斯楚安尼、丹妮芙及他們的愛女琪亞拉一家三口合演一部戲)的遺作《航向世界初始之旅》(Voyage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World)致敬一番,大概才稱得上「真正」認識這位大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