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586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
  
  
  
   
1998 年創辦的台北電影節,自從五年前確立「主題城市」的主打方向後,這幾屆以更有系統的方式引介各國新舊佳片,比起年底大拜拜式的老字號金馬影展,的確更受小眾影迷的喜愛。今年,換了新的執行團隊(儘管端出來的菜色不如預期精彩)的第九屆台北電影節,將於本月下旬分別在台北市中山堂豪華in89數位戲院城市舞台,及台北縣藝文中心演藝廳播映涵蓋劇情、紀錄、動畫、實驗等總計一百八十八部電影。
 
今年的主題城市是丹麥哥本哈根,由於全球(包括台灣)觀眾對十年前風起雲湧的逗馬運動及逗馬發起人拉斯馮提爾並不陌生,所以這回策展單位並未再另闢專區介紹這幾尊逗馬名牌。琳瑯滿目的丹麥新舊電影,除了丹麥大師德萊葉的黑白經典絕對值得看大銀幕膜拜以外,【比利小英雄】及【芭比的盛宴】兩部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殊榮的丹麥八○年代代表作,同樣不應錯過。至於丹麥當代新選部份,最受矚目的自然是本屆影展的開幕片【誰才是導演】及閉幕片【婚禮之後】,恰巧這兩片都是由年紀輕輕卻資歷完整的安德斯湯瑪斯詹森編寫劇本。如果對這位編逗馬劇本起家,擅長套用通俗劇架構刻劃善意與惡意之間模糊地帶的新銳編導全才感興趣的話,不妨順便觀賞他編而優則導的【瘋狂選舉夜】、【只賣有機肉】,以及他的另兩部編劇作品【窗外有情天】及【荒漠莎跡】。
 
台北電影節相較於金馬影展更顯優勢之處,在於兩年前開始舉辦的「國際青年導演競賽」(只限他們的第一、二部作品參賽),以及國際化之餘仍不忘照顧本土,持續鼓勵國內優秀創作人才而舉辦的「台北電影獎」、「台北主題獎」。這些競賽項目,連同策展單位近年來對華人影像區塊的格外關注,構築出一幅豐富多樣的新銳導演群像。
  
不過還是要說一些老實話,就是這一年來大部分華語片的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例如影展單位極力吹捧的香港著名MV導演區雪兒的劇情長片處女作【明明】,就是一部完全缺乏自覺的自溺膚淺之作。整部電影從頭到尾就是複製王家衛電影裡的戀物氛圍,迷亂無章喃喃自語地跑.跑.跑…,即使佐以華麗的視覺影像及黃耀明墮落的音符,仍無法安撫那個荒唐到了極點的「收場大驚喜」所帶給觀眾的憤怒情緒。至於去年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得主【三峽好人】,以及今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得主【圖雅的婚事】,同樣予人「名過於實」的感覺。【三峽好人】比起導演賈樟柯的前幾部作品,的確平易近人許多,文化符號與政治訊息也豐富依舊,不過正因為他是賈樟柯,基於小眾影迷對這個「品牌」的信心與期待,我們有權力要求更多…。而從一口井、一樁婚事為起點,描述了性與經濟的現實與無奈的【圖雅的婚事】,女主人翁圖雅就跟張藝謀的鄉土電影代表作【秋菊打官司】及【我的父親母親】》裡的女主角們一樣有著堅忍而執著的性格,問題是這樣樸拙感人的中國電影我們已經領教過太多了,儘管寓言體般的無奈收場餘韻無窮,仍不免納悶何以在西方得獎的這幾部中國電影,非得持續消費著西方觀眾對東方文明的奇觀想像。
  
當然還是有少許驚喜的例外,比如「台灣之光」蔡明亮導演的【黑眼圈】三月上院線的票房表現不夠好,這回捲土重來,各位觀眾可別再錯過了。從過去的台北、巴黎,來到這一次的馬來西亞,獨自吃飯、獨自走路、獨自排泄、獨自慰藉、獨自睡覺…,在近乎無聲的沉默中,蔡導與長期合作的攝影師廖本榕以更自信更無畏的姿態,建構出一幅幅漂泊的、安靜的、 詩意的、曖昧的影像。那只有大銀幕才能完整呈現的冰冷中透著詩意與暖意的曖昧收場,凌厲地宣示了即使被威尼斯影展遺漏、被金馬獎排擠,被台灣觀眾忽略,仍無損【黑眼圈】無比原創的驚人藝術價值。
   
此外,入圍「台北電影獎」的【愛的麵包魂】絕對夠格列入本屆影展「非看不可」的清單中。片長只有七十九分鐘的【愛的麵包魂】,洋溢著一股新鮮而草根,彷彿剛從台灣泥土中竄上來(我們甚至還能親自感受到它的熱度)的貨真價實台味。也許台灣電影人操作類型片的成功機率,跟立委爆料的命中機率差不多,但是從整體演員的生動自然度,劇本討好指數,故事訊息從專業面向(糕點烘培)到文化面向(傳統與新技術的拉鋸)的豐富飽滿度,以及全劇攝製技術等標準來檢視這部原先在公視的「人生劇展」單元播映的電視電影【愛的麵包魂】,還真是一次讓台灣人備感驕傲的示範!
  
本屆電影節還包括「舊城新選」、「電影未成年」、「數位新潮流」等單元,從藤澤周平小說改編的【花之武者】、美國人氣女導演蘇菲亞柯波拉以獨特現代角度詮釋瑪莉皇后與路易十六在巴黎大革命前夕宮廷生活的【凡爾賽拜金女】、到得獎連連的法國電影【解構新鮮人】,從六月二十二日至七月九日止,台北西區電影院,真的不打烊!
 
 
 
附記:
台北電影節官網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