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孕當頭》Juno

關於美國影評人Roger Ebert對本片及女主角Ellen Page的厚愛,NBR頒予Ellen Page年度最具突破性表現的決定,以及其他大大小小影評人協會與專業部門獎項對這部小品的偏心程度,對我來說實在匪夷所思到了極點。《鴻孕當頭》的確是一部甜美得幾乎可以擰出糖水的美式小品,片中對某種美國精神、美國風土民情、美國價值的拿捏呈現,確實夠巧妙也夠討喜,簡直讓人想起去年那部《小太陽的願望》。但對我來說,《鴻孕當頭》頂多只是達到優質日本趨勢劇的程度罷了,甚至遠比不上《小太陽的願望》的微妙複雜與暢快美好。我們不用去懷疑《鴻孕當頭》創作心態上的真誠與否,但它每每在即將踩到地雷的剎那即時縮腿的姿態,比起真正傑出的經典獨立電影,比起導演傑森瑞特曼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處女作《銘謝吸煙》曾經透露出的一股聰明且頑皮的不妥協,甚至比起同樣講未婚懷孕的《好孕臨門》,我以為《鴻孕當頭》終究是夢幻得過火(這回劇本不是傑森瑞特曼寫的)了點。很可惜的,生活永遠不僅止於此。或許,這正是一狗票無知的老美愛死這部簡單小品的原因?



.《銘謝吸煙》影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78966904/20070204093019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

我承認,我一直抗拒閱讀這本在台灣狠很賣出三十萬本的暢銷小說。或許哪天我終於改變心意讀了小說後,再來重看這部電影版,會生出更具脈絡性的啟發也說不定。但老實說,電影版《追風箏的孩子》實在是一則太讓我傻眼的贖罪道德劇,有點像是一齣膚淺蹩腳的迪士尼家庭電影,格局與喬萊特的《贖罪》相差太遠太遠。這樣巨大的失望,讓原本在我心中很不怎麼樣的《茉莉人生》瞬間清澈舒暢許多,更讓排不上我以為的馬克馬巴夫作品前三名的《尋腳冒險記》相形之下成了曠世經典。



從原著到電影,《追風箏的孩子》對神學士政權的控訴,保持其明顯而強烈的態度。電影版對於故事中幼童遭性侵部分的處理,的確可見其勇氣與堅持。可惜的是,馬克佛斯特的調度讓整部電影從頭到尾充斥著一股「好萊塢式」的偽善與操弄。「油」,我想應該是形容《追風箏的孩子》最適切的字眼。第三世界電影之所以可貴,並不只是提供了身在其他世界的其他觀眾,一個窺看異國情調的入口。對我來說,第三世界電影的價值,更在於那原始清澈的簡樸質地。偏偏《追風箏的孩子》中的種種人道關懷與立場態度,卻在無形中透露了創作者自以為是的優越感(正如同故事裡阿米爾與他父親兩人一般),缺乏更真誠謙卑的探究(麥可溫特波頓的《美麗新世界》絕對比本片深入真實太多)。假如不是飾演哈山的小童星醜得夠可愛夠得我緣,我真的懷疑我是否還能撐到最後一刻,忍住自己不斷想嘔吐的衝動,把那句刺耳得好比俗麗電動花燈的「為你,千千萬萬遍」(此時的背景音樂還真他媽的難聽)給聽進去。



.《尋腳冒險記》影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3319087/20030707165533/



.《美麗新世界》影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35081680/20040125232423/



.《茉莉人生》影評: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6261278
.《美國黑幫》American Gangster

把《烈火悍將》撮合兩位奧斯卡影帝分飾警探與罪犯PK的idea及該片平行交代各自日常生活的手段移植過來,套用《賭國風雲》以史詩氣魄重現黑金帝國起與落的大器筆觸,再摻點《教父》系列層出不窮的家庭紛爭及最後關頭總要來上一段的華麗交叉剪接,或許再加上一些《鐵面無私》的剛正浩然,這就拼裝出了《美國黑幫》,所謂好萊塢出品的最新美國黑幫史詩。當然《美國黑幫》是很好看的,畢竟有雷德利史考特出手,畫面構圖的精緻與敘事的流暢絕對沒問題。《美國黑幫》真正的問題在於,它是一部缺乏原創神采,匠氣十足的拼裝作品。高檔、精工,但少了最重要的,也就是作為一部經典電影最需要的,動人的「原點」。《美國黑幫》的劇本實在是把所謂的人性與靈魂,那種與魔鬼交易的貪婪與節制之間,難以描述的複雜度,給想簡單了。我只有在片中警探遭前妻斥責(他或許職業上誠實,但那是為了掩蓋婚姻生活上的不誠實),以及毒販大亨被母親掌摑教訓這兩個段落,小小感動了一下。至於《美國黑幫》裡的其他種種,我已在麥可曼、馬蒂、狄帕瑪跟柯波拉等導演們無數的經典作品中,品嚐過太多回。有沒有再多看一部這類黑幫史詩,對我真的沒差。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編、導、演鐵三角原班人馬九年後再聚首,卻沒有激出任何讓這部續集電影更上一層樓的火花。Michael Hirst與Shekhar Kapur都不是以作品數量取勝的創作者,尤其Shekhar Kapur在這十年間除了這兩部女王電影,也只在中間夾了一部成績差強人意的《關鍵時刻》,恰好都是由澳洲幫主演的英國時代劇。《伊莉莎白:輝煌年代》當然仍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精緻宮闈片,畢竟服裝布景的精雕細琢委實華麗得令人難忘。只可惜,它終究還是敗給了九年前的自己。因為整部續集最動人的段落,竟仍是回憶畫面中,年輕的伊莉莎白與情郎跳舞的身影…。



Shekhar Kapur錯在缺乏自覺與判斷能力,一再用燈光與鏡頭去膜拜女王的神格與尊貴(讓我想起觀世音菩薩腳踏蓮座下凡的瑞氣千條神樣),卻流於毫無節制的耽溺。結果只讓先前凱特布蘭琪以她近乎奇觀的演出所建立起來的王者氣勢及女王內在的複雜孤獨,越到後頭越顯自相矛盾。相較於首集的宏觀視野,《伊莉莎白:輝煌年代》雖然劇情衝突不斷,女王風範依舊,終究只是一部尋常迷你影集厚度的狗血濫情時代劇。
.《愛是唯一》Across the Universe

這部把一籮筐披頭四金曲拿來左拼右貼而成的超大型豪華MV《愛是唯一》,對披頭四迷們來說,絕對是一道重重的傷害。茱莉泰摩雕琢銀幕奇觀的功力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這則言情故事實在愚蠢到一點也配不上這般繽紛的影像,更配不上披頭四的歌曲。於是,《愛是唯一》終究只是一支片長超過兩小時的昂貴伴唱帶,類似常被我拿來說嘴的TVBS-G音樂愛情故事,距離一部好的音樂電影所應該有的情感、態度與調度,還非常非常遙遠(頂多只是比噁爛的《吉屋出租》好上一點點而已)。或許《愛是唯一》從故事、人物到背景到情節都引經據典,的確非常吸引披頭四迷,只不過劇本裡的言情鋪陳實在過度膚淺且缺乏穿透力,完全只是為了拼裝成就披頭四這個品牌,而缺乏更真誠深入的理解。例如故事發展刻意與學運反戰、種族平權運動沾上邊,讓男女主角身處其中,就沾醬油沾得索然無味多此一舉。想聽披頭四金曲,我建議還是去重看披頭四親自主演的《一夜瘋狂》比較不會浪費時間。另外我也很好奇,下一次如果某電影公司又要綁架某歌手天團的金曲,拼裝另一部大爛片逼歌迷含淚買票上戲院,是否策略仍會奏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