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開眼e週報

http://www.atmovies.com.tw/eweekly/eweekly.asp?action=content&vol=042&page=c01

請勿轉載,謝謝!



另外,本文嚴重透露《怪物》結局,不想失去驚喜者請誤入。







2005年可說是港片灰暗的一年!在飽受一連串所謂「年度大片」的慘烈摧殘之後,總算因為鄭保瑞的《怪物》及葉偉信的《殺破狼》兩部風格之作的出現,而掀起一陣驚喜。



由於曾經是葉偉信的副導,發跡模式也跟葉偉信頗為相似,所以鄭保瑞常被視為葉偉信的接班人。鄭保瑞以黑色驚悚小品出道(《發光石頭》、《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熱血青年》);小品立大功之後開始啟用大卡司明星拍較商業的黑色喜劇(例如《古宅心慌慌》)。假如把《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熱血青年》和葉偉信早期作品如《零時空間》及《生化壽屍》相比較;從《愛,作戰》匪徒與人質同桌吃飯、《追擊8月15》的最後團圓飯,來對應每部電影都會來場食飯戲的葉偉信,鄭保瑞絕對稱得上盡得葉偉信的真傳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鄭保瑞與馬偉豪合導的無厘頭喜劇《追擊8月15》,一部嚴重被小覷的蒙塵珠玉。正如同我深信麥兆輝成就了《無間道》系列的經典,沒有鄭保瑞的怪雞創意,單憑馬偉豪這等才幹,《追擊8月15》不可能CULT得這般令人愛不釋手!



從鄭保瑞的處女作《發光石頭》開始,就透露出他把幽默揉合驚悚、黑色類型電影的偏好。不過真正奠定鄭保瑞「作者」地位的,應該是他在作品中對「家庭」的一貫信仰。鄭保瑞認為,「家」應該是一個整體,一旦遭到外力分割,唯有努力去回復失去的部份。於是《熱血青年》的女鬼無所不用其極要與死去的男友在一起,捐血救人的善意,反倒荒謬地成了拆散這個「整體」的元兇。《古宅心慌慌》從頭到尾就是在講一個家庭的分裂與重聚,背棄這份價值的唯有死路一條。《愛,作戰》則是兵分兩路,匪徒與受害者各自為自己的家庭努力,至死方休。到了《追擊8月15》,蔡卓妍繼《古宅心慌慌》後再度飾演重新擁抱家庭的苦命女,而原本與母親關係冷漠的鄭仲基,與同母異父的弟弟、繼父間逐漸修補的親情,也極為動人。這份維護親情的勇氣,到頭來成為故事最後的救贖,說來說去,整部電影的時空旅行、陷害、犧牲與重聚種種好的與壞的事件,都是源於、也是為了維護、彌補家庭的「完整性」。



編劇作品一向以「妖異」著稱的香港名編劇司徒錦源,近來劇作如《愛,作戰》及《阿嫂》,都環繞著「愛與救贖」此一主題大做文章。可惜這種概念先行的作法對《阿嫂》導演黃精甫行不通,年少輕狂的黃精甫即使調製出炫目的MV影像,仍蒼白平板得無法涵蓋司徒錦源的匠心獨運,讓整部電影只會愚蠢地宣揚小學生「生活與倫理」層級的淺薄教條。幸好司徒錦源與鄭保瑞合作的《古宅心慌慌》及《愛,作戰》,成績雖不若當年《暗花》耀眼,但也算風光地以《愛,作戰》拿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最佳編劇獎,更拉大了鄭保瑞電影的格局,為向來擅拍面對人性黑暗面掙扎的鄭式風格,注入更「香港Vs中國」的社會歷史情結。這回他為鄭保瑞編寫《怪物》,故事雖稱不上曲折奇情,結局也不難猜到,但好就好在劇本與鄭保瑞導演性格的契合(至少比《阿嫂》成功多了),觀眾尤其該慶幸這個故事沒有落到王毓雅或其他沒SENSE的導演手中,否則這世上只是又多出另一部《虎姑婆》(或多了一集《玫瑰瞳鈴眼》)罷了。



《怪物》裡的林嘉欣就如同《熱血青年》的女鬼,企望回復「家」這個整體;舒淇則跟《愛,作戰》的周麗淇一樣,被迫從柔弱轉為堅強起身捍衛。司徒錦源繼續《愛,作戰》裡的暗示,很刻意地把來自中國的外來者編成香港社會的弱勢角色,種種悲慘際遇淪落到去破壞、搶奪香港人的「家」,然後藉著幾場食飯戲(林嘉欣家破人亡前後的圍桌食飯、餵擄來的小孩吃蘋果)巧妙地達成創作者對社會、政治及人性交纏的暗示。



林嘉欣有勇氣嘗試這般毀容造型,是繼《救命》之後又一成功的突破,即使比不上莎莉塞隆在《女魔頭》中的經典變身氣勢,幾乎沒有台詞端靠眼神肢體演戲的高難度挑戰,無論齜牙咧嘴還是精疲力竭,絕對一掃她在《阿嫂》的失敗陰霾,再次證明這位新生代女星的潛力。舒淇的角色類似《救命》裡先柔弱後堅強的李心潔,說起來《怪物》整個故事的概念、結構,和陳淑賢編劇、羅志良導演的《救命》還真的頗為相似,逆轉之後的情感衝擊尤其互通聲氣。



《怪物》的驚異與豐富層次,有一部份得歸功編導藉由空間關係的變化為片中角色、甚至整個社會歷史下註腳,提供了延伸閱讀的趣味性。舊街木屋區違章一夕間變成摩登電梯大樓,故事裡空間關係的每一次改變(不只是拆遷、建屋而已,甚至連搬家、去別人家作客、搭電梯),都左右著空間裡的人們的命運。兩個女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家庭,孤身穿梭于冰冷都市叢林的地下室、污水道間,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事不關己的態度,放大了孤獨個體求助無門的渺小與悲哀。警方的漠不關心,暗喻著體制的無能;而林嘉欣一心「回復」家庭所延伸出來的香港夢起夢落情懷,在廢棄傾圮的倒塌木屋、陰冷髒污的地下陋室對比下,一股悲劇性尖銳得益發刺人。



《怪物》較為不足的是收場的安排。林嘉欣飾演的毀容怪物成功擄獲舒淇兒子的「心」是意料中事,但她「夢醒」後的釋然退場實在少了點衝擊性。假如要再煽情、再悲劇一點,應該安排一場意外,讓林嘉欣為了救差點遭意外的孩子而死,這樣除了前後呼應以外,也比較能解釋、甚至完成林嘉欣因憶子成狂而展開的瘋狂「贖罪使命」。更重要的是,配合著收場時兩位母親堅定地強調她們絕不會離開「自己」的孩子(即使怪物明知她綁架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但她還是不願退出)的畫外音,除了貫徹整部電影對「怪物」一角的悲憫觀察外,更能強調出這樁悲劇、這個怪物從今而後對舒淇一家三口「陰魂不散」的弦外之音哩。







附錄:鄭保瑞導演作品年表

《怪物》Home Sweet Home, 2005

《追擊8月15》Hidden Heroes, 2004

《愛,作戰》Love Battlefield, 2004

《古宅心慌慌》The Death Curse, 2003

《熱血青年》New Blood, 2002

《恐怖熱線之大頭怪嬰》Horror Hotline... Big Head Monster, 2001

《發光石頭》Diamond Hill, 2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