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史詩熱

該怎麼替《王者天下》打分數呢?這是個大難題。



猶記得三、四年前,我看完《騎士風雲錄》後,臉上布滿斜線走出戲院的心情。明明很棒的冒險浪漫題材,怎會被不成材的爛導演糟蹋成這樣?幸好,同樣講小鐵匠大奇遇,《王者天下》沒這般不負責任的兒戲。相較於去年三部大製作史詩電影(《特洛伊》、《亞瑟王》及《亞歷山大帝》)在評價、美國票房上的未如預期(當然海外收益還是很不錯),今年的《王者天下》雖非一飛沖天(票房、影評皆不差),至少算是為好萊塢日漸退燒的史詩熱,延續了一點溫度。即使我沒信心,這股史詩熱還能燒多久…。



我實在看不起沃夫岡彼德森這樣投機地東抄西抄作賤荷馬史詩;我更是覺得沒啥文化水平的安端福瓜,膽敢向約翰褒曼的經典《神劍》挑戰,簡直是自不量力。所以在此直接省略《特洛伊》與《亞瑟王》,把《王者天下》的成績擺在《怒海爭峰》與《亞歷山大帝》之間吧。事實上,彼得威爾、奧利佛史東與雷德利史考特,都是作者地位早已確立的影壇大師,而這三部豪華史詩大作的誕生,多少象徵著他們期待更上一層樓的圓夢野心。就算拍出來的影片成果,證明不是他們導演生涯中的最好作品,我還是願意對這些瑕疵斑斑的作品表達我的敬意。





◎關於雷德利史考特,與他的《王者天下》

雷德利算是多產型導演,他除了創作題材多變,成績可是部部水準之上。《黑鷹計畫》是我唯一不喜歡的雷德利作品,這部看起來幾乎是紀錄片的純戰爭電影,太多的戰爭場面已讓我呵欠連連,片尾還硬要來上一個英雄歷劫歸來的迷魂好戲,讓我雞皮疙瘩起了不少。不過話才說完,這一次的《王者天下》卻又在意識型態上來個大翻轉?你可以解讀成雷德利企圖討好非西方觀點的政治正確苦心,我則開始重新思考,我是否誤解了《黑鷹計畫》的雷德利?



《黑鷹計畫》的單向式思考及缺乏自我批判,其實不代表雷德利身為創作者的缺乏自省與泯滅良心。要搞煽情的自我反省,雷德利大可跟奧利佛史東當年拍越戰一樣,表面上是痛徹心肺的反戰吶喊,骨子裡卻仍是充滿大美國精神的榮譽與驕傲。《黑鷹計畫》之所以完全不把索馬利亞的黑人當一回事,把黑壓壓的一群全當成該死的活動布景,把片尾拍成英雄歸鄉記,其實只是雷德利企圖忠實呈現美國軍人眼中的非洲黑人影像,只是為了忠實地呈現美國軍人內心對戰爭、對殺戮的想法的手段而已。所以,即使我還是無法喜歡《黑鷹計畫》這部純戰爭電影的毫無前因後果、毫無政治脈絡推演,但雷德利在程度上仍舊比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高上一級。



記得十年前,就在報紙上看過雷德利嚷著想拍十字軍東征電影的消息,而且當年還傳出男主角會是阿諾,片名叫「Legend of Eagle」之類的。這種Dream Project對重量級大導來說,算是把兩面刃,稍不小心就會傷得很重,《亞歷山大帝》就是近期最慘烈的案例。幸好,跟馬蒂拍《紐約黑幫》的一波三折比起來,《王者天下》的拍攝進度堪稱順利。只是,相較於《怒海爭峰》的在輕盈與沈重間巧妙的精緻平衡;相較於《亞歷山大帝》勇氣十足的飛鷹觀點及奧利佛史東一貫的「陰謀論」史觀;相較於馬蒂雄渾有餘細緻不足的《紐約黑幫》,雷德利這回可是屈居下風。因為,《王者天下》只是一部技匠級的精緻作品。



從《王者天下》開場二十分鐘陰暗的藍灰色歐陸場景開始,我們就自然地深陷《神鬼戰士》回憶中了。影帝級的連恩尼遜、傑諾米艾朗及大衛修利斯的幫襯,加上全身包得緊緊讓我認不出來的愛德華諾頓四位演技派與小鐵匠的關係,是不是《神鬼戰士》裡多層父子(男性同盟)關係的變形?視覺上,雷德利近來狂愛的煙霧繚繞迷魂大法(就如同早期的杜琪峰電影,每次都要來上一股「秋風掃落葉」),女聲吟唱的標準公式(即使這次配樂不是漢默季斯),這次當然也不會缺席…。



不過不應該把《王者天下》當成《神鬼戰士》的變奏版。畢竟有些耳目一新的地方蠻有趣的。例如片中一再強調「水」對土地、對人的重要。公主與小鐵匠一開始的打情罵俏,即是以水為藉口而展開的;一旦戰爭開打,水沒了,路絕了,漫天飛來的火球…。另外,雷德利這回不再如《神鬼戰士》把劇情焦點放在「英雄/個人」身上(或許一方面也是對歐蘭多演技的信心不足吧)。這是個大膽的新意,但也因此讓《王者天下》距離觀眾較遠,因為觀眾缺乏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好角色來投射自己的情感認同。小鐵匠的一場神奇冒險夠浪漫夠傳奇,卻淘淨了劇情的合理性(短時間內的武藝養成及戰術學習),還不如《鹿鼎記》的韋小寶奇遇有說服力哩。雷德利在訪談中強調,《王者天下》是一則關於「信仰Faith」的故事。小鐵匠從喪妻的無神論者到文武雙全的和平聖者,真的跟「信仰」的重建有關嗎(就這點來看,奈沙瑪蘭的《靈異象限》比較有說服力)?我很懷疑。我比較敢確定的是,《王者天下》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天下」這個概念。而且就此概念來說,雷德利的處理是令我滿意的,,因為「天下」這字眼根本是沒有意義的,無論是十字軍還是回教軍,都是假宗教之名行個人利益之實罷了。看來,雷德利可是比老謀子更有能力拍出《英雄》的精髓哩。



《王者天下》雖重金打造耶路撒冷聖城、大費周章重現基督教與回教雙方短兵相接、圍城等重頭戲,但這樣就能滿足觀眾從《魔戒》以降,被越養越大的胃口了嗎?這樣真的就能超越雷德利自己的《神鬼戰士》嗎?看著銀幕上大火球漫天飛舞,我忽然瞭解何以老外如此鐘愛《英雄》了。因為老外的笨頭腦,哪想得出教張曼玉隨便轉身揮揮水袖,就能把成百成千的箭擋回去的神奇招式啊。《魔戒》之後,所有的史詩大作似乎非得來上兩場大戰(還得費盡心思想出各種花招戰術、各種圍城利器),外加一場戰前演說,才夠格被稱為史詩。而《王者天下》這部份已算費盡苦心,唯一最該打屁股的地方,應該是片尾那場為平民嘉冕成騎士的煽情高潮,除了創意上有拷貝《亨利五世》的嫌疑,歐蘭多中氣不足的單薄演出,更難以和肯尼斯布萊納相提並論。幸好,雷德利至少沒如沃夫剛彼德森的《特洛伊》般羞辱「木馬屠城」四個字。



雷德利向來在視覺上的自信、大度與氣魄仍是有的,只可惜存在於吉光片羽的分秒間,沒能一氣呵成。他顯然沒有善用沙漠的瑰麗奇異,開創出史詩格局專有的詩意遼闊感受。認識我的人大概想得到,我不免又要表揚一下我的偶像大衛連的《阿拉伯的勞倫斯》了。看看《天地英雄》幾個大漠遠景吧;或者看看《亞歷山大帝》的飛鷹鏡頭、興都庫什山上白雪映襯亞歷山大一身紅袍的孤寂偉大,可都雄渾地拉拔出一股悲戚的偉大氣勢呀。雷德利儘管把漫天烽火的浩瀚拍得震懾人心,屍陳遍野的慘烈更直追《戰地琴人》的斷垣殘壁奇景,但但但…就是少了一股情緒上的洶湧與激動。那是一種能在電影演完後,會繼續在腦海中餘波盪漾的雋永。只有史詩規模、卻無史詩內涵 – 就是這個致命的缺陷,阻絕了《王者天下》的奧斯卡之路,更阻絕了《王者天下》在電影史上留名的資格。就這點來說,我覺得《王者天下》和馬蒂的《紐約黑幫》有點同病相憐(但《紐約黑幫》至少有個氣勢十足的謝幕式),很明顯的是,這兩部片的主人翁,都缺乏一個好劇本、好角色該具備的厚度(我真的覺得《亞歷山大帝》在這部份比較成功)。



結果,讓《王者天下》顯得精彩的,其實全是戲份不重的配角。連恩尼遜、布蘭登葛里森、大衛修利斯、傑諾米艾朗、Ghassan Massoud(飾演撒拉丁)以及愛德華諾頓,都是三兩個鏡頭(靠著雷德利的功力)就讓觀眾印象深刻的範例。而耶路撒冷公主西碧拉,是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這個背叛丈夫的古代慾女,在伊娃格林的妖媚詮釋下(不輸《英雄本色》裡蘇菲瑪索暗室垂淚的經典絕美),把「轉大人」只轉了一半的歐蘭多吃得死死的。西碧拉一角的內心陰暗面,比起《神鬼戰士》裡的皇姐(康娜尼爾遜),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她與丈夫、她丈夫與小鐵匠之間,以及外延的政治角力鬥爭,本有機會發展成全片最具創意的部分,只可惜最後受限片長而被犧牲了。根據報導,《王者天下》將來預計要發行超過三小時的導演完整版DVD,或許會對耶路撒冷公主此角的內心有更多著墨,還伊娃格林一個公道也說不定。



近尾聲時小鐵匠與回軍領袖撒拉丁談和的對話中,撒拉丁的一句「Nothing…Everything」,是整部電影最好玩的一句話。耶路撒冷的意義何在?十字軍東征的意義何在?這是幾千年來,普天之下,對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的真切質問,更是唯一的解答。所以,看完《王者天下》後,我不免開始思考,台獨的意義在哪裡?兩岸統一的意義又是在哪裡?不知道哪天,台灣才冒得出勇敢的創作者(即投資者),在大銀幕上詮釋台灣版「Nothing…Everything」。





◎關於友人與我的MSN對話實錄

我:很擔心《王者天下》被藍教政客拿去跟台灣的政治情勢相比,大做文章一番…最慘的情況,就是把電影最後的投降,解讀成:唯有統一,台灣才有出路,台灣人才能獲得和平。



友人:重點應該是浴血抵抗的經過吧?更何況,胡錦濤那能跟撒拉丁比?撒拉丁英明多了。



我:你又不是不瞭解統媒……。



友人:好吧,還好片商沒邀阿扁去看首映,不然阿扁看完首映大概會有感而發,說自己是台灣之子,跟小鐵匠際遇相似,說他從鐵匠最後的高貴行徑中得到啟發…。



我:那會不會有該死的藍教政客,依樣畫葫蘆,說出「台灣這個名字,就算被中國併吞了,也永遠存在我們的腦中、心中」這類鬼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