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電影最初盛行於三、四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期的美國。藉由華麗炫目、天馬行空的綺旎影像,帶領生活艱苦的觀眾遠離現實,一頭栽進黑漆漆的戲院,追求集體救贖的快感。



在我最喜歡的伍迪艾倫作品《開羅紫玫瑰》裡,老愛躲在戲院裡的米亞法羅,曲終人散後總是捨不得起身離去;拉斯馮提爾的《在黑暗中漫舞》則讓快瞎眼的悲情碧玉的歌舞場面(假想人生)瑰麗飽滿,藉以諷喻她現實生活的不堪;電影版《芝加哥》結合以上兩部電影的特色,補足了舞台劇空有歌舞場面而缺乏敘事、受限舞台空間以致轉場不順暢的缺點,豪華地宣示歌舞電影的空虛本質。



為了迎接電影版《芝加哥》的到來,我先煞有其事地去戲院參拜了一下舞台劇版的《芝加哥》,再把《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租來膜拜一番,這才敢前去朝聖。因為,《芝加哥》」正是出自《酒店》、《爵士春秋》的偉大導演鮑伯佛西之手,如果不是他老人家仙逝,《芝加哥》電影版應該早就拍出來,還不知拿了多少獎了。因此,當電影開場那首All That Jazz經由麗塔之口唱出來時,《爵士春秋》裡頭目眩神移的歌舞場面彷彿重現我眼前……。



同樣是奧斯卡熱門片,《芝加哥》不免被拿來和去年那部前衛創新的歌舞變種片《紅磨坊》相比。但我覺得把《芝加哥》拿來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對照觀賞,會更適合。基於同樣改編自百老匯名劇的前提,這兩部電影的導演也只能宿命般地執行metteur-en-scene的工作。相較同樣是歌舞劇能手的老將亞倫派克(曾導過《名揚四海》及《追夢者》)毫無創意地把《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拍成一部失去電影感的豪華MTV,《芝加哥》電影版的導演(雖是電影界新手,卻是音樂劇老將)Rob Marshall成功地把舞台劇電影化(感謝導過《眾神與野獸》的比爾康登的劇本),利用流暢的交叉剪接區隔現實的牢獄生活與虛幻的歌舞場面,一舉克服舞台劇的空間限制與轉場不夠流暢;演員方面,整體的傑出表現也絕非《阿》片裡傀儡般咿咿呀呀裝高貴的瑪丹娜比得上的。



我必須先承認本片的三個主角都是我向來不甚欣賞的演員,但他們這次還真是棒極了(儘管有時我真的很受不了老嘟著一張嘴,歪來歪去好像顏面神經麻痺的芮妮)。銀幕上的芮妮,以她稚嫩嗓音洩漏出的天真與慵懶,配上仿夢露的造型設計,完全就是那個追求名氣的洛克西的化身,看來導演在眾多角逐者中堅持由芮妮齊薇格出飾Roxie是正確的第一步!扯個題外話,我認為芮妮至今演過最精彩的角色是《真愛來找碴》中迷戀連續劇男主角到無法自拔的小護士,恰巧與米亞法羅在《開羅紫玫瑰》裡的小婦人角色相互輝映,若再加上《芝加哥》裡Roxie的成功表演,我還真得說她真是詮釋這類混淆現實與幻想的小迷糊的不二人選哩。



至於有點過氣的老帥哥李察基爾,去年才難得地以《出軌》重新喚回觀眾的記憶,今年居然又唱又跳地拿下金球獎音樂喜劇類影帝(有點終生成就獎的味道)。尤其他脫衣服那段歌舞秀,難免讓影迷回憶起他的成名作《美國舞男》裡的經典片段(不過…電影版的編舞沒有我看的舞台劇版扇子舞精彩)。



但是,光芒萬丈無疑將成為凱薩琳麗塔瓊斯在本片中的專屬形容詞。她從小學芭蕾所練成的身體柔軟度已在《將計就計》一場緊身衣任務裡風情萬種地呈現過了。在《芝加哥》裡,她變本加厲地以驚人的爵士舞蹈配上爆發力十足的嗓音,從容、自信地投向小金人的懷抱。



至於演監獄管理員的昆恩拉蒂法早在《勇敢說愛》裡就顯露她的優異歌喉了;倒是實力派的約翰萊利歌喉嚇死人得棒,無辜丈夫一角也確實討好觀眾,他的天真與憨傻,還真差點讓他成為今年銀幕上頭號「戴綠帽倒楣老」呢(還包括《時時刻刻》與《好女孩》The Good Girl)。



《芝加哥》電影版是一部精緻的歌舞片,但顯然距離偉大的歌舞片如《萬花嬉春》或《爵士春秋》還有一段距離。偉大的歌舞電影,在炫目的音符與肢體語言背後,悄悄地辯證舞台人生的虛實兩樣;偉大的歌舞電影,成功地把歌曲及舞蹈昇華為個體生命的救贖(如《在黑暗中漫舞》中,快瞎眼的碧玉,載歌載舞地假想她其實什麼都能看得清楚;如《大家都說我愛你》尾聲,伍迪艾倫及歌蒂韓在塞納河畔的欲走還留對唱)。也許是故事犀利鬧熱卻缺乏一道真誠,《芝加哥》終究無能更銳利地在真實與想像間劃出一條界線,更深入地探討主角的空虛與悲哀。



於是,華麗的歌舞落幕之後,我終得如《開羅紫玫瑰》的米亞法羅般,依依不捨地告別戲院,告別鮑伯佛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