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慶影展】6-6裡收錄的短評較雜亂,是這幾年來在台灣有正式上映過或發行DVD、VCD的非英語片。附圖是《烈日長紅》的劇照。





.《印度支那》Indochine(1991)

想想法國有多久沒拿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上一次居然是十多年前的《印度支那》。有趣的是這部片當年反而在自家凱薩獎上敗給《夜夜夜狂》呢!



海吉斯瓦尼葉幾乎成了楚浮的傳人,誰管外面的世界天搖地動的,只要真愛永在、真情長存就夠了。於是,無論小至個人的《印度支那》或是野心勃勃地為東方西方寫史的《東方‧西方》,甚至這部號稱法國版《印度支那》的《印度支那》,最動人的其實還是那份千古不變的深情。



《印度支那》如果以文化研究來寫一篇論文的話(《英雄》也可以),大概可以屁出一連串罪證確鑿的種族偏見。整部戲尤其在越南孫子向法國祖母說「妳就是我的母親」時達到最令人難堪的高峰。天曉得海吉斯瓦尼葉過度感性的腦袋其實很簡單,何必硬生生把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套上嚴肅的文化批判?這部史詩格局、政治味濃厚的通俗劇暗藏的,其實仍是生命中的女人對於愛情的渴望與哀傷呀?所以,長達一百五十分鐘裡,我最投入的片段,竟是凱薩琳丹妮芙伴著文森培瑞茲的棺材黯然前行,畫外音此時滄桑地說著「我幾乎就要陪著你一起回去了……」。對於法國,殖不殖民真有那麼重要?對於法國,她的名字永遠叫做「女人」!



十多年前的丹妮芙美麗高貴得驚人(她近年發福不少,嘴唇也許是整形的關係變得腫脹),甚至比《秋水伊人》時的清麗純真更令人心醉。透過她悠悠的畫外音補充說明,似乎一再提醒觀眾:法國=女人=愛情。當年還不滿三十歲的文森培瑞茲,英氣勃發中潛藏著說不出的憂鬱,可惜近年來拍的電影都沒能再讓我眼睛一亮,再幾年後他可能就禿頭了吧?



派崔克道爾的配樂煽情功力直逼約翰威廉斯,繁複糾結的管弦樂音成功地把角色內心的天人交戰具象化。這麼看來,同樣由他配樂,幾乎就是本片十年後翻版的《東方‧西方》,倒可以說沒有開創出新的東西囉。





.《荒誕無稽》Ridicule(1996)

《荒誕無稽》曾在1997年的大堆頭嘉禾電影秀裡映演過,曾入圍坎城競賽並獲奧斯卡最佳外片提名,得過凱薩獎最佳影片等一連串大獎。



這部電影勾起了我對菲佛主演的《危險關係》(史蒂芬佛瑞爾1988年導演作品)的美好回憶。我甚至有理由相信這兩部同樣講法國荒淫貴族宮闈鬥爭的政治嘲諷劇,在某種層面上其實隱隱相連。導演派提斯拉康承襲他向來的精緻優雅及渾然天成的幽默,配合Remi Waterhouse幾乎天衣無縫的劇本,把一個理想青年進京求取功名的故事說得飽滿酣暢又一針見血。尤其兼寫片中幾乎已無法用字字珠璣來形容的睿智對談的Remi,讓我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地初次膜拜古典法式幽默。



片尾那場看透浮華外象、真愛總算戰勝名利的陳腔濫調,在精巧的設計(化妝舞會)及導演刻意的影像經營下(舞會竟顯得如夢般不真實),查爾斯柏林以他獨特的孩子氣純真詮釋出角色自我意識的覺醒(尤其他回應的幾句話真是超經典的)。然後,鏡頭移到芬妮亞唐那美麗卻滿是驚懼與哀傷的臉上。這不正是《危險關係》收場葛倫克蘿絲那因為被唾棄而破碎的臉龐的翻版嗎?





.《四海兄弟》Brother(2000)

北野武首次進軍好萊塢的作品。雖然仍保有北野武式的突梯黑色幽默、雖然還是有北野藍(大海)、雖然也有北野武招牌自殺主題,卻挽救不了這部電影帶給影迷的失望。電影不至於離譜到荒腔走調,卻如吳宇森錯誤地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拍出兒戲般的「獵風行動」,我們也以為歐吉桑這回走錯片場,以為調和吳宇森、約翰韋恩,再套上北野式美學,就能收服老外。





.《逐夢鬱金香》Bread and Tulips(2000)

這部輕巧迷人的浪漫愛情片最大的致命傷在於,為了讓女主角的出軌除罪化,非得安排她老公脾氣暴躁、性格自私小氣、又與情婦私通五年。我倒覺得如果設定她老公很優秀,她還是精神空虛云云,會讓這部電影更具討論性。



撇開這點瑕疵,本片是關於一個嚴重感到被忽略的迷糊小婦人(其實四十歲了)重新找到自己的故事。故事發生在浪漫到令人目眩神怡的威尼斯,最後的互衷戀曲卻意在言外地讓角色走出威尼斯,讓威尼斯這個搶盡演員風采的指涉意象剎時間豐富了起來 – 起先是浪漫的白日夢,當女主角回家(夢醒)後卻又在現時世界裡肯定夢的真實性,繼而重回夢中。





.《冰原快跑人》The Fast Runner(2001)

有著伊朗片樸質的外衣及一群非職業演員的生活化詮釋。導演以三小時的史詩篇幅描述遠古時候一個愛斯基摩人家族的恩怨情仇,充滿了希臘悲劇的高潮起伏及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式的超現實狂想。也許也可以說有點馬奎斯的《百年孤寂》的味道吧?想想一群愛斯基摩原住民穿著厚重在冰天雪地中演出如《哈姆雷特》之類的古典劇的不協調趣味(原來愛斯基摩人也有兇殺事件呀)…我這才察覺到,也許導演想藉此表現普世人性價值吧。



PS:2000年參與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的會後座談時,我很想問導演,他在編寫劇本時是否以莎劇或希臘悲劇為基底,但後來考量自己英文太爛仍舊作罷!





.《烈日長紅》Dark Blue World(2001)

原來,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編導手裡,會成為截然不同的電影。一個如《珍珠港》般的羅曼史,在楊斯凡拉克的手中(其父為本片編劇)沈重地幻化為講愛情、友情、反省戰爭、嘲諷政治的史詩般悲喜劇。於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或重,都在收場那道夕陽的光束中片刻昇華。





.《暗戰2》(2001)

《暗戰》系列的第一集在台灣上映時翻成《談判專家》,劉德華也因此拿到生平第一座香港金像獎影帝。不過在第一集最後他死了,所以第二集換成鄭伊健繼續和劉青雲鬥智。故事一開始和第一集差不多,但漸漸天馬行空地開創警匪鬥法的新格局,搭配感染力極高的配樂,效果比杜琪鋒過份做作的《全職殺手》好。可惜第一集裡頭劉德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那份豪氣在本集李並沒有成功揮發出來,原因可歸咎過份草率的結尾!女主角林熙蕾算是本片另一個敗筆,她明顯無法勝任高級保險公司主管的角色(她比較適合演《全職殺手》裡的錄影帶出租店小妹)。





.《見鬼》&《無間道》(2002)

《見鬼》我覺得還好,彭氏兄弟零零落落地拼湊劇本及周浚偉這個失敗的選角讓電影終究離質感差了一部。李心潔的封后則證明了她演戲的潛質。至於《無間道》,劉德華的演出令人眼睛一亮,那種臥底再臥底的曲折設計讓故事層次超越單純的黑幫龍虎鬥,四個影帝的精彩角力反射的是女性角色的缺席(如果由杜琪峰來導應該會更好),咱們蕭亞軒玉女的出場有點突兀,擺明是特別客串。我不喜歡劉偉強的電影,除了《中華英雄》例外;另一位是麥兆輝,曾拍過《愛與誠》,幾乎就是千禧版的吳宇森式兄弟情義動作片,不可小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