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6957115_1c965acf28.jpg3617777548_4594879363.jpg

對我來說,相隔五年完成的《雜菜記》與《黑晝記》, 是兩次截然不同的觀影經驗,那種撞擊之深,甚至非常難以用文字去將它如實傳達。也因此去年南方影展的朋友問我要不要幫《黑晝記》寫一篇評論時,我只能委婉 地推掉,重點在於,我實在不太曉得,該如何來「分析」許慧如的作品,深怕我一個不小心的自以為是,就給了讀者錯誤的期待,同時更為影片本身加油添醋過多無 謂的五四三。
 
如今,這兩部紀錄片終於發行了DVD,基於催票原則,我還是該來大力推健一下。畢竟遠流智慧藏所發行的系列DVD,最感人的就是他們總不忘記將英文字幕給配置進去,非常適合買來當成禮物送給外國友人,幫助他們從影像認識台灣!
 
《雜 菜記》表面上記錄的是許慧如與自己父親之間稀鬆平常的每日生活,煮麵、吃飯、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倒垃圾(非常神來一筆的結尾),穿插著天花板上的壁虎、 父親腳趾頭上的蒼蠅、屋外的狗等生物與「其他非生物(例如許慧如的電腦螢幕)」為主的「空鏡頭」,逐漸構連、蒙太奇出動人的意義—某種和緩而平靜的生命狀態,以及持續運行的宇宙法則,全都存在這短短的「艱苦又美好(本片英文片名)」的43分鐘裡。
 
錄像中的時間,僅只是許慧如真實人生中的小小部份。《黑晝記》 延續許慧如對於生命狀態的觀察,她父親的罹癌與她發現自己體內有惡性腫瘤則成為期間最大的變數。父親由生、而老、而病、而死,穿插著許慧如個人終身大事的 進行,劇烈的對比之下,並非對於命運(意外、病痛與死亡)的悲嘆抑或怨恨,而是一股更強勁、厚實的生命意志與人類情感的對位與辯證。《黑晝記》絕非一部悲 傷的電影,相反地,它有著一種令人感到堅定的平靜(Peace)與喜樂(Joy)
 
《雜菜記》與《黑晝記》像是一道流淌著台灣泥土溫度的生命之泉,源源不絕,滋潤而美好,不僅是近年最好的台灣紀錄片,甚至令我忍不住想起小津安二郎作品中的「父女情結」。令我訝異的是,游惠貞所主導的2008年台北電影獎初審小組,卻刻意忽視《黑晝記》而未讓它入圍台北電影獎紀錄片類,反倒提拔了朱詩倩「向Nike致敬」的紀錄短片《親愛的,你好嗎》。這樣匪夷所思的提名邏輯,再次顯現出一個顢頇、傲慢、利慾薰心的影展團隊,可以戕害、羞辱優質本土生命力作品,到什麼樣的地步。
  
   
  
附記:
《雜菜記》與《黑晝記》DVD資訊《黑晝記》部落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