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全文請點閱這裡

 

從2001年第二屆、2003年第三屆、直到2004年第四屆,「純十六」三個字成為本土獨立創作的代名詞。它是一種戰鬥工具,對抗主流和商業思維的另一條開放性路徑。後來「純十六獨立影展」中止,但是純十六導演群仍持續創作。「純十六」成為一種精神,匯聚為一股意志。幾年之後,有些人轉往其他領域發展,有人成了破億大導演,也有人繼續如苦行僧般,實踐自己的創作理想。台灣電影從最絕望的死蔭幽谷翻身,熱錢源源湧進。然後又過了幾年,豬哥亮票房不敗神話和多如過江之鯽的鄉土喜劇的暴起又暴落,為二十一世紀這波台片熱潮做出階段性總結。

  

繼續閱讀請點閱這裡

  

arrow
arrow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