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度結算的關鍵時刻,其實寫文的時候有點感傷,因為這會是本專欄的最後兩篇文章。真的很開心,這四年半能在in微創影像創作網開設「台灣電影微點名」這個專欄,從一開始因為設定是短片評論,配合我在高雄電影節的短片策展工作,讓我得以更嚴肅也更有系統性地挖掘本土短片,到後來轉向評論台灣影視文化,從短片、長片、台灣影展、電視電影、連續劇、網劇我都寫過,甚至偶而來點星馬中港華語片也可以。說真的,微創真的是對我寫「爛片」最最最包容的一個專欄,在這裡我可以盡情暢所欲言,說我想說,罵我想罵,瘋我想瘋。今後也許很難有這麼自我的園地了。
 
2018年對於台灣電影是很戲劇性的一年,上半年除了春節檔《花甲大人轉男孩》和《角頭2:王者再起》之外,票房表現普遍不佳,品質方面多數不盡理想,上映片量也偏少,一至六月總映量未滿二十部,幸而下半年開始一路狂飆,上映了形形色色的類型嘗試,雖然多數功敗垂成,但也讓人瞧見商業台片轉變的過程。值得注意的是,十一月的台片商映量來到總數十一部,其中不乏如單廳放映的紀錄片《火焰中的星空》或者如《同學會來嗎?》個人(素人)色彩濃厚的奇葩片,但可喜的是十一月最後一天居然迎來全年度台片票房冠軍《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十餘日即扭轉整年度台片票房排序,一反台片過往出自春節檔或暑假檔慣例,不只是十年來僅見,說不定是本世紀記錄了。
 
以往寫年度回顧都是以倒數方式,從第十名寫起,最後才公佈第一名。但這次我要直接從2018年商映台片第一名開始寫。
 
一、
范保德
導演蕭雅全本世紀至今也就拍了三部電影,還沒看本片之前,以為蕭雅全只會拍小確幸、拍「類九十年代王家衛」的城市風景,但是《范保德》卻是不折不扣的鄉土劇,而且還用西部片的方式將嘉義改頭換面,五金行、洗衣店、傳統飯店、水果店、卡拉OK,都以一種既台又非台的方式,奇異地存在著。我很喜歡選角,每個角色皆有形有款,不時出現驚喜,情感非常凝練、厚重飽滿,每顆鏡頭每個構圖都蘊藏無限情意,這幾乎是寫給生長在後1949年代,有著台日情結的本省籍父輩的一封家書,而雷光夏所唱的〈深無情〉,大抵總結了這部電影。
 
二、 幸福路上
動畫是導演宋欣穎的時光機。透過動畫,林淑琪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任意穿梭、在想像與現實之間自在切換,《幸福路上》因此既寫實又奇幻,而這也是宋欣穎堅持此片非以動畫形式表現不可的理由。故事很小,格局卻很大,宋欣穎塑造了台灣動畫史上,或者說台灣電影史上,最矛盾也最平凡的主要角色——那是一個脫胎自我輩、活生生的「迷惘台灣人」,宋欣穎以女性角度,誠懇地表達了像她這樣迷惘的中年女子,如何嘗試走出如此宿命迴圈的過程。
 
三、 幸福定格
創作是種反求諸己。從《築巢人》、《來得及說再見—日日喃喃》再到《幸福定格》,自閉症肝癌也好,婚禮婚紗照也罷,沈可尚這十年來的紀錄作品,總給我一種他其實很迷惘很焦慮,只好先站遠一點觀察別人,再把記錄對象的例證投射到自己身上,藉此看清自己,思考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擔任角色和身份上的轉變,同時也釐清自己和父親、妻女、家人之間關係——唯有如此,他的創作才有其意義。那不只是對於被攝者的意義,更是對於拍攝紀錄片的自己的意義。
 
四、 狂徒
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充滿「速度感」的電影,我所謂的速度感在此指稱的並非只是武打動作拍得酣暢淋漓,而是從整體演員的表現到技術上的全面配合,在聲音和畫面以及節奏上所呈現出來的一種流暢的整體感。洪子烜在受訪時曾說這個故事可以當成主人翁廖文睿的成年禮,事實上講述電玩世代英雄旅程的《狂徒》也可以看作21世紀台灣新銳創作者的成年禮,因為它總算走出台灣新電影長達三十餘年的巨大陰影,為台灣電影開拓出另一條活路。
 
五、 幸福城市
《台北星期天》之後,何蔚庭前往對岸拍片,今年才以《幸福城市》回歸台灣。某種程度上,此片甚至比《台北星期天》更像是何蔚庭理當開拍的首部作,末世氛圍、絕望人生,與何蔚庭在坎城獲獎的短片作品《呼吸》一脈相承,卻又隱隱透露出他從憤怒青年到滄桑中年,人生際遇與創作心態上的轉變。三個夜晚、四個女人,一次又一次,都是決絕之別。忍不住好奇,何蔚庭的奔逃之途(對我來說《呼吸》、《夏午》、《台北星期天》都是公路電影啊),在此應該到盡頭了吧?
    
 
六、誰先愛上他的
很久沒有看到如此精力旺盛的台片,那些聲嘶力竭的哭與咆哮,那些以往只有在舞台上才擦得出的燦爛火花,在這部電影裡頭,就像是交錯放仙女棒和衝天炮一樣咻咻咻地毫不間斷施放出來,密度之高、視野之亮,說它前所未見並不誇張。
 
七、生生
這個講述有限生命如何面對死亡的故事,之所以能夠緊緊勾住觀眾,不在於情節發展多麼迂迴曲折甚至進一步翻轉,也不是因為它提出多麼不尋常的見解或者訓示,而是在於編導安邦的節制和真誠,以及他所啟用的幾位演員精彩的詮釋。
 
八、角頭2:王者再起
這部續集徹底顛覆傳統黑幫類型片裡或是忠肝義膽或是逞兇鬥勇或是背骨求利的兄弟設定,或許這是顏正國為自己曾經身處的江湖歲月所做出最真切的自我投射?而如此帶著質疑和省思的抽離與嘲諷,令此片成為一部不尋常的黑幫電影。
  
九:血琥珀
創作脈絡直承李永超前兩部短片《挖洞子》、《帕敢青年》,這部記錄克欽獨立軍所佔領森林裡幾個冀望挖琥珀致富的年輕人的夢想與恐懼的作品,提出了一個悲天憫人且有其批判性的詩意視野,福多瑪充滿靈性的音樂居功厥偉。
  
十、盛情款待
未來到底是什麼呢?這部台日合作的溫情小品,藉由不同世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面對生存和追求想望時的態度和反應,幽幽提出此一大哉問。極度溫柔且充滿感懷,異國風情非但沒有淪為獵奇,反倒徹徹底底內化成為生活本身。 
   
‧特別提及:貓的孩子

並不是院線台片,而是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其中一集,簡士耕的劇本將童話寓言和階級批判冶為一爐,鍾欣凌和劉修甫的演出豐富了這個故事的血肉,並讓它有了真實的溫度。
   
   
寫完電影,最後再提幾位本年度有傑出表現的演員。
 
‧最佳男主角:邱澤(誰先愛上他的)
Runner-up:劉以豪(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最佳女主角:鮑起靜(生生)
Runner-up:陳意涵(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最佳男配角:楊烈(盛情款待)
Runner-up:李鴻其(幸福城市)
 
‧最佳女配角:丁寧(幸福城市)
Runner-up:嚴藝文(生生)
 
‧最佳新演員:吳至璿(生生)
Runner-up:謝章穎(幸福城市)
 
‧突破性演出:陳庭妮(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Runner-up:夏于喬(粽邪)
 
‧最佳CP:蘇達、撒基努(山的那一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台灣 台灣電影 影評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