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
文章標題 |
人氣 |
2018-12-05 |
《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了無新意的番外篇
|
(186) |
2018-11-30 |
金馬VR電影《5x1》:如何把主動權分享給觀眾
|
(27) |
2018-11-03 |
《我的嗝嗝老師》:寶萊塢又一省思教育的催淚好片
|
(90) |
2018-10-20 |
《無雙》:愛情無雙,港片也無雙
|
(102) |
2018-09-21 |
是誰殺了《搖滾樂殺人事件》?
|
(67) |
2018-09-08 |
為何《引爆點》引爆觀眾怒氣?
|
(102) |
2018-09-08 |
《侏儸紀世界:殞落國度》是21世紀科技版辛德勒名單
|
(32) |
2018-08-31 |
《角頭2:王者再起》黑道遜咖的眼淚
|
(137) |
2018-08-29 |
《鬥魚》電影版:終究是時代的眼淚
|
(84) |
2018-08-29 |
《粽邪》:虛晃一招的除煞儀式
|
(63) |
2018-08-27 |
後愛滋的感傷:酷兒影展開幕片《路易時代》
|
(12) |
2017-08-09 |
樓下的房客:鑿不開盡頭只好虛張聲勢
|
(108) |
2017-08-07 |
《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闇黑版的居爾一拳
|
(168) |
2017-07-20 |
《巴霍巴利王:磅礡終章》:非大銀幕不可的地表最強神片
|
(94) |
2017-07-19 |
楊德昌的電影,他和她的死亡
|
(107) |
2017-07-18 |
佈滿荊棘的迷宮: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
|
(24) |
2017-07-17 |
接線員:找到回家的路
|
(57) |
2017-07-14 |
變化就是永恆 專訪《明月幾時有》導演許鞍華
|
(101) |
2017-07-13 |
明月幾時有:偷渡香港意識的主旋律電影
|
(167) |
2017-07-11 |
《明月幾時有》之方伯母傳奇
|
(103) |
2017-04-17 |
她和她的同志媽媽——《日常對話》無疑是今年台灣最好的電影
|
(97) |
2017-04-09 |
一念無明:香港悲劇
|
(217) |
2017-04-02 |
我痛故我在:《白蟻-慾望謎網》的不堪與和解
|
(91) |
2017-03-16 |
林北小舞:中規中矩,太多別人,少了自己
|
(1036) |
2017-03-03 |
再見原鄉:可惜了的台灣文學紀錄片
|
(249) |
2017-02-24 |
最後的詩句:擁抱一場純真的夢
|
(266) |
2017-02-13 |
健忘村:念念不忘《熱帶魚》
|
(119) |
2017-02-09 |
豬哥亮的賀歲片:國民父親與集體記憶
|
(28) |
2017-02-02 |
再見《大釣哥》:最後的豬哥亮
|
(119) |
2017-01-31 |
台灣電影在2017年賀歲檔慘敗之後
|
(2356) |
2017-01-28 |
伴手禮:肖婆蕩婦少女心
|
(108) |
2017-01-19 |
我不是潘金蓮:我就是主旋律
|
(41) |
2017-01-18 |
霓虹心:情感不用翻譯
|
(33) |
2017-01-16 |
闇影之下:2016年最好的恐怖片
|
(32) |
2017-01-14 |
兒子老子:三代如何同框
|
(551) |
2017-01-13 |
長城:只為景甜一笑
|
(123) |
2016-12-16 |
黑熊森林:比《看見台灣》更看見台灣
|
(100) |
2016-12-12 |
再見瓦城:趙德胤的離鄉路
|
(61) |
2016-11-29 |
再見橄欖樹:做個小小的夢
|
(45) |
2016-11-19 |
2016台灣的院線紀錄片小觀察
|
(91) |
2016-11-15 |
德布西森林:印象派電影
|
(53) |
2016-10-13 |
給愛麗絲:主題與變奏
|
(110) |
2016-10-02 |
蘇珊夫人尋婚計:珍奧斯汀的慾望莊園
|
(108) |
2016-09-20 |
報告班長七:不合時宜的老屁股
|
(504) |
2016-09-14 |
大顯神威:豬哥亮票房神話的瓦解
|
(73) |
2016-09-08 |
銷售奇姬:「全新職場喜劇」新在哪裡?
|
(84) |
2016-08-08 |
當電影遇上擴增實境
|
(390) |
2016-08-08 |
華麗之墓:泰國的熱帶幻夢
|
(273) |
2016-07-27 |
當女孩愛上老人:卓別林的感傷告別
|
(85) |
2016-07-21 |
天注定:賈樟柯對於「中國式惡念」的反擊
|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