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二十部電影,是2002年曾在台灣院線上映過或發行DVD的。
01《秋天的故事》An Autumn's Tale
02《狗日子》Dog Days
03《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elie
04《你他媽的也是》And Your Mother Too
05《心靈病房》Wit
06《烈日長紅》Dark Blue World
07《非關男孩》About A Boy
08《冬天的故事》A Winter's Tale
09《露西亞與慾樂園》Sex and Lucia
10《哈里遜福特之K19》K19 The Widowmaker
11《蜘蛛人》Spider Man
12《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13《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14《三不管地帶》No Man's Land
15《八美圖》8 femmes
16《長路將盡》Iris
17《男人四十》July Rhapsody
18《鋼琴教師》The Piano Teacher
19《天下無雙》Chinese Odyssey 2002
20《一個屋簷下》Together
令人失望的電影當然也有。例如無恥暴露美帝自大心態的《黑鷹計畫》;過份濫情且失之一廂情願的《迫在眉梢》;而《星戰二部曲》簡直讓人不敢想像還有第三部。至於年終驚奇則是刻板膚淺(沒人緣的女主角兼編劇)的《我的希臘婚禮》。
當然啦,今年還看了太多非商業院線的好電影(後來有陸續上映或發行DVD),我就洋洋灑灑列個片單出來吧(在台灣無官方正式中譯名者以紅色表示)!
01《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Richard Kelly)
02《甜蜜十六歲》Sweet Sixteen(Ken Loach)
03《搖滾芭比》Hedwig And The Angry Inch(John Cameron Mitchell)
04《陽光情人》Sunshine(Istvan Szabo)
05《一一》A One and A Two(楊德昌)
06《水泥花園》The Cement Garden(Andrew Birkin)
07《親密關係》Intimacy(Patrice Chereau)
08《不在場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Joel Coen)
09《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David Lynch)
10《鬼子來了》Devils on the Doorstep(姜文)
11《在夜幕降臨前》Before Night Falls(Julian Schnabel)
12《風情萬種》You Can Count On Me(Kenneth Lonergan)
13《解構哈利》Deconstructing Harry(Woody Allen)
14《甜蜜與卑微》Sweet and Lowdown(Woody Allen)
15《悄悄告訴她》Talk To Her(Pedro Almodovar)
16《極地戀人》The Lovers of the Arctic Circle(Julie Medem)
17《儀式》La Ceremonie(Claude Chabrol)
18《感傷的宿命》Les Destinees Sentimentales(Olivier Assayas)
19《色情謀殺電影》Tesis(Alejandro Amenabar)
20《水上賓館》The Isle(金基德)
21《食難下嚥》Nil By Mouth(Gary Oldman)
22《東方‧西方》Est-Ouest(Regis Wargnier)
23《謝謝你的巧克力》Merci pour le chocolat(Claude Chabrol)
24《單親雙愛的日子》Last Resort(Pawel Pawlikowski)
25《榮耀之役》Lagaan(Ashutosh Gowariker)、《艾美與賈各》Aimee and Jaguar(Max Farberbock)
另外要特別表揚John Cameron Mitchell在《搖滾芭比》中的表現,稱為年度最佳演出絕不為過!最後,附錄兩篇短評。
˙《一個屋簷下》Together
盧卡斯莫迪森的前作《同窗的愛》曾獲柏林影展泰迪熊獎。這回,他把故事拉到70年代斯德哥爾摩的一個嬉皮「共同」家庭(成員包括同志、共產主義者、濫交女等),始於其中一位成員的妹妹因婚姻暴力離家出走,帶著一對幾乎沒朋友的小姊弟住進來。電影一開始,背景音樂是ABBA那首百聽不厭的〈S.O.S〉,對比小姊弟徬徨無助的表情,真是不言而喻。
接下來,劇情發展得有點Cliche,這三個外來者對嬉皮家庭當然會產生衝擊,而這個同居家庭原先潛伏的危機也一一浮現,甚至擴及他們鄰居(一個保守的中產階級家庭)。同時,有暴力傾向的老公也試圖挽回心死的妻子。電影以一群人大和解似地玩沒有規則的足球(某種「Breaking the Rule」的象徵)收場,看似夢幻,安排這個大家庭裡所有角色都有合適的歸宿,也實在太過甜膩討好了些。但當〈S.O.S〉這首歌曲在片尾再度響起,我不禁思考,問題真的可能解決嗎?也許導演試圖藉著這首歌,發出求救訊號呢!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elie
法蘭西鬼才居內繼一鳴驚人的處女作《黑店狂想曲》後,拍了深沈淒美的法式科幻片《驚異狂想曲》及好萊塢的《異形四:浴火重生》都不甚討好,於是重回處女作的輕喜劇老路子,終於成功征服全世界(除了奧斯卡例外)。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的光彩來自髮型實在有夠好看的奧德莉塔陶(她神似年輕十歲的茱莉葉畢諾許,演過《巴黎飄雪》)。而身為居內迷,當我看到導演的老搭檔多明尼克皮儂(《黑店狂想曲》男主角)回娘家似地客串一個小角色;以及《黑店狂想曲》的經典搖床做愛戲碼(忘了王晶還是朱延平,曾經偷偷沿用過這招)再度出現時,真是樂不可支啊。至於馬修迷,則會訝異馬修卡索維茲演戲成績其實比導戲還棒。坦白說他所有導演作品我都不喜歡,但主演的《殺人者死》How They Fall、《自造英雄》Self Made Hero我覺得都很精彩,他的銀幕表演流露出一股緬靦細膩的迷人情調。當然,電影的迷人更來自技術執行方面的出眾。電影裡的每個鏡頭,都精緻得有如巴黎觀光局的宣傳明信片;而配樂儘管甜膩得嚇人,還是令人百聽不厭(不過老實說,我仍偏好同樣揚提爾森的前作《天使熱愛的生活》,即使音樂就只有片尾那五分鐘)。
事實上,《艾蜜莉的異想世界》算是一個類似好萊塢《讓愛傳出去》(咪咪萊德導演)般,肉麻兮兮地描述善心女孩尋愛的小品故事。然而因為居內的獨到巧思及洋溢著小聰明的劇本,竟轉化成一曲輕盈、滲入心坎的小詩。無論是艾蜜莉的門房太太掛念半生的那封信、隔壁蔬果店善良小弟的貼心快遞服務、或者是失意半輩子的老頭拿到早已遺忘的蒐藏的喜極而泣、咖啡屋裡男男女女的配對遊戲(別忽略《四百擊》媽媽的友情客串唷)…都在居內的烹煮中,調和出濃濃的舊時代情懷,佐以溫熱的人情趣味,令觀眾有著如沐春風的舒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