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幸福在西方》Occident

《幸福在西方》是時下流行的三段式拼圖電影,藉由主要角色錯綜複雜的交相影響,呈現後共產時期的羅馬尼亞人民,對整個西方國度,從懷抱美好憧憬到失落的態度轉變。當然比起同樣以「邊界」為題作文的多線敘事電影《曙光乍洩》,《幸福在西方》在劇本細節及導演調度方面不免稍嫌青澀,但相較另一部以拼圖模式講邊界概念的三段式電影《火線交錯》的心機操弄刻意求工,我想《幸福在西方》裡一段又一段的生命切片,讓我們從部分而全貌,從懸疑玩味到最後整個開朗起來的釋放與寬容,無疑真切誠懇許多。如果本屆金馬影展只能推薦一部電影,我會推薦《幸福在西方》(儘管我個人更偏愛《市川崑物語》一些些),因為錯過這回,也許從此跟大銀幕無緣了。



‧《曙光乍洩》影評: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73915119/20061005042330
‧《下一站,天堂》Terminus paradis

政體的更迭,總能激發不朽的藝術創作。曾經流亡海外二十多年,直到西奧賽古倒台才重返羅馬尼亞拍片的路西安品特萊,從近半世紀以前的經典《重新組合的夏午》到近作《一個刑訊者的下午》,每部電影中無所不在的父權陰影,透露了他對當今引領風騷的羅馬尼亞電影創作者看似隱微實則深厚的影響力,幾乎可說是本世紀羅馬尼亞新浪潮的起點。



《橡樹下》的開場,女主角的軍官父親過世,女主角因而踏上處理父親遺體的自我發現之旅。那是西奧賽古倒台前的羅馬尼亞,一段充滿著種種隱射的歲月。而橡樹,顯然是獨裁的墓碑。改編自小說的《一個刑訊者的下午》,以類似舞台劇的形式,讓一名前共黨刑訊人員與女記者及前政治犯面對面受訪,在阿巴斯式的極簡中,極權歲月彷彿偶而吹來的午後微風,從未真正消逝。不過這幾部作品中,我還是最愛品特萊重返羅馬尼亞之後所拍攝的「第一部」後共產時期東歐電影《下一站,天堂》。



養豬的男孩意外認識了當侍應生的女孩,他們墜入情網的過程,就宛如《我倆沒有明天》那般理所當然。他們蒼白的戀愛方式,幾乎要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文學語言。就跟羅馬尼亞新浪潮電影中所描述的羅馬尼亞年輕世代一樣,男孩懷抱著虛幻的美國夢,只不過他的夢卻在三年前被自己的兄弟捷足先登,於是他被迫入伍…。逃脫囚籠般的軍營之後,男孩帶著女孩狂奔,一派雌雄大盜般的瀟灑。然而大地原野中的他們,卻又泛著一份悲情,宛如泰倫斯馬力克的《窮山惡水》以及波韋德堡的《鴛鴦戀》。或許品特萊其實更接近荷索一點,我這樣想著。只有這樣的靈性,才能超脫世俗倫常既定的道德批判,以更悲憫的角度,俯瞰男孩自以為開出了一條血路後才發現自己其實無路可逃的那種無力感。或許養豬的男孩,就跟《史楚錫流浪記》裡的史楚錫一樣,注定沒有未來。比較幸運的是,《下一站,天堂》最終畢竟給了我們一個微弱的希望。
‧《愛在世界崩毀時》Cum mi-am petrecut sfarsitul lumii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羅馬尼亞新浪潮導演們很喜歡用青少年的眼光來看時代變遷,長短片皆然。青春與成長,性與政治,都在同時間崩毀重建。於是最壞的時代,或許也可以變成最好的時代。西奧賽古最後歲月的掙扎,與少女伊娃面對親情與愛情的抉擇並置;無所不在的父權陰影,無所不在的牢籠意象,透過微妙的考量與算計,呈現臨陣退縮的人性時刻,折射更大格局的不安與茫然。《愛在世界崩毀時》如牧歌般的田園詩體,宛如十二年前的《烈日灼身》,在讓人心碎的同時,卻又蘊含一股難以言喻的迷人與甜美。
‧《加州夢,未完成》California Dreamin’ (Nesfarsit)

克里斯汀南梅斯古的短片《我的七號女神》中,有一幕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兒子偷了老爸的巴士,開去獻給站壁妓女,結果老爸開另一台更大的車在後頭追趕。亟欲擺脫父權的隱射,以及最後那停電所象徵的弦外之音,瘋狂荒誕中,透露著悲劇性的無能為力。



到了《加州夢,未完成》,這樣的無能為力感愈發濃烈。這部片名就標示「未完成」的劇情長片,是剪接師根據在影片後製期間車禍喪生的南梅斯古,已拍好的影像配合他所寫的劇本「代為完成」。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加州夢,未完成》段落間的銜接總是顯得不夠順暢,而過去式的黑白畫面也插入得不夠有力。然而,即使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如果南梅斯古還在世會怎麼剪輯他心中的《加州夢》,也無損《加州夢》這部黑色喜劇誕生之初的剎那,即被導演所賦予的偉大史詩格局。



《加州夢,未完成》的前半段,描述美軍因科索沃戰爭而來到某羅馬尼亞小鎮,鎮上女高中生為之瘋狂。那種封閉的,山雨欲來的狂亂,頗有艾米爾庫斯杜力卡在處女作《你還記得杜莉貝兒嗎》輕巧中所透著的沈重。固執堅守的鐵路站長(歷經共黨統治的他對美軍笑著說道「我們從二戰後就等著你們」,真是意味深遠的一句話呀),利益至上的鎮長,渴望出逃的小鎮青年…,全都因為美軍到來而陷入歇斯底里的情境中。然而在攪亂一池春水後,美軍卻是雲淡風清地離去,完全不沾染一滴血。還真是對當今國際情勢,對左派,也對右派,無敵高明的批判。我尤其喜歡最後那事過境遷的尾聲,讓我想起《你他媽的也是》。表面上什麼都沒說,其實,什麼都說了。



《加州夢,未完成》非常適合與本文上述三部羅馬尼亞對照觀賞。羅馬尼亞不同世代導演對美國(西方)夢的個別觀察,表現形式儘管互異,尖銳的批判態度,卻是殊途同歸。







附記:

‧2007金馬影展羅馬尼亞專題相關資訊: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aspx?id=s-07-04-3

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aspx?id=s-07-04-4



‧2007金馬影展羅馬尼亞專題相關影評: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7263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98937069/20071120022702/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98989262/20071121134301/



‧2007金馬影展完全推薦片單: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5789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63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