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鄭重警告:這篇文章幾乎洩漏本片『所有高潮』,你如果還決定看下去,後果請自行負責。



丹尼鮑爾八0年代末期發跡於ITV高收視率偵探劇《Inspector Morse》,可別小看這個影集,《英倫情人》的安東尼明赫拉及《莎翁情史》的約翰梅登也是從這兒出身。1994年的處女作《魔鬼一族》,開創的不只是丹尼鮑爾的璀璨事業,同時也讓背後出資的英國第四頻道賺進大把鈔票,同時奠定了鮑爾與製片Andrew McDonald、編劇John Hodge的鐵三角合作關係。三位影壇新手的合作(如果再加上合作前三部電影的男主角伊旺麥奎格,就成了鐵四角!),很可惜在《海灘》之後破局。才滿三十歲的《海灘》原著小說作者Alex Garland躍升為新任第三角,成為鮑爾第七部作品 – 《28天毀滅倒數》的編劇(這期間鮑爾單獨跑去和BBC合作兩部片長不滿八十分鐘的小品《Vacuuming Completely Nude in Paradise》及《Strumpet》,兩部片的編劇都是寫過《啞巴歌手》的Jim Cartwright)。這對新鐵三角接下來合作了一部三十分鐘短片《異形三角戀》Aliens Love Triangle,由肯尼斯布萊納主演。不過鮑爾正在籌製的兩部新作皆是他自行單飛的作品。《Millions》的編劇換成麥可溫特波頓的老搭檔Frank Cottrell Boyce(《烽火驚爆線》、《24小時狂歡派對》),另一部《Worcester Cold Storage》則交由美商華納兄弟製作、發行。也許鮑爾終於覺得厭倦,亟欲尋求突破吧?

丹尼鮑爾曾經是英國最受期待的導演,從《魔鬼一族》開始,他就像長不大的彼得潘似地以他的影像繪製天賦釋放頑固瑰麗的神奇。在《猜火車》裡,他藉著潛進馬桶下腐朽污穢的異想世界的創意,引領觀眾感受英國電影的超ㄅ一ㄤ\天地;不知是否因為好萊塢資金的挹注,讓他的第三部作品《天使愛情烏龍伴(另譯:你行我素)》在創作上也許仍有新意,卻掩飾不了架構破碎不完整的痕跡;花了大把錢的《海灘》同樣有這個問題。這一次,《28天毀滅倒數》回歸小成本獨立格局,卻在今年暑假的美國市場小兵立大工地成為投資報酬率第一。

乍看《28天毀滅倒數》裡世紀末病毒肆虐的恐慌,除了免不了聯想到SARS外,片頭保育動物人士的瘋狂行動及那股末日荒煙瀰漫的蒼涼,則有泰瑞吉連的《未來總動員》的味道;僵屍橫行的刺激畫面看似向經典恐怖片《活死人之夜》致意。不過,演到中後段時我猛然發現,這是新版《攔截人魔島》呀。在1996年由方基墨、馬龍白蘭度合演的《攔截人魔島》,是已逝的約翰法蘭克肯海默(作品非常多,品質卻極不穩定,包括《冷血悍將》、《神鬼莫測》等)的失敗作品,藉由基因突變來諷喻「野蠻獸性終究殘酷不過人性」。我的猜測並沒有錯誤,看了本片中文官方網站的介紹,發現製片McDonald非常欣賞《時光機器》原著作者 – 英國的當代科幻小說大師H. G. Wells的系列作品,曾建議Garland編劇時不妨從中尋求靈感。而《攔截人魔島》,正是改編自H. G. Wells的同名經典小說《The Island of Dr. Moreau》呀。

淨空倫敦營造出的世紀末氛圍果然夠震撼,以白人男生、黑人女生、及一對相依為命的父女協力逃亡做為主幹,也算政治極度正確的機巧安排。男生的軟弱、女生的剛強、甚至那位父親免不了的犧牲,都在算計之中。等到她們三人來到『想像中』的聖地:某廣播已找到根治病毒的軍營,她們才發現這個由九個大男人組成的『軍營』,還不如稱作『人間(煉獄)地獄』比較合適。劇本毫不特別,卻綜合了該有的元素,全部吸納之後如同精良的果汁機般,打出一杯富含維他命的營養果菜汁。九個男人虎視眈眈的,其實是回歸最原點的生理需求……。

丹尼鮑爾沒讓我失望的是,他向來曖昧頑皮的態度。當小女孩興奮地贊成父親的提議,前往軍營求救(天堂/未來)時,襯底的古典音樂一派祥和,卻意在言外的刺耳諷人;當懦弱的男主角吉姆不得已殺了受感染的小男生後假裝沒事、到後來殘爆地殺死一位年輕的士兵的那股『成長』,隨即插入的卻是他和女主角瑟琳娜溫暖的擁吻…。最後他們利用一堆床單在油綠的山頭排出『HELLO』字樣,鮑爾卻狡猾地以偏斜的角度讓最後一個字母『O』變得不太清楚…Well,這會兒,三個倖存者對著直昇機興奮得又叫又跳,竟是一副:『歡迎光臨地獄』的幸災樂禍模樣!

本片最大功臣首推攝影師Anthony Dod Mantle。這位英國籍攝影師拍過一系列Dogma95的作品(《那一個晚上》、《敏郎悲歌》等),曾和鮑爾合作《Vacuuming Completely Nude in Paradise》,最新攝影作品則是Dogma95祖師爺拉斯馮提爾的《厄夜變奏曲》。《28天毀滅倒數》全片以數位攝影機拍攝,Mantle運用精緻的打光與濾鏡,把畫面經營得時而驚駭,時而詩意美麗。從倫敦昏灰色調的荒蕪死寂對應著奇蹟似淨空的M1公路的天堂陌影(沒想到居然跟《香草的天空》一樣,大手筆掏空首都)、曼徹斯特軍營的鬼影幢幢、以至Emmerdale的靜謐小村(彩虹似的稻田、慢動作奔跑的馬匹、配上天籟般的人聲吟詠),全都透著一股奇異、超現實、油畫般不可置信的美麗(總歸一句話:『毛骨悚然的瑰麗』),讓人佩服地豎起大拇指,稱讚鮑爾與Mantle怎麼有辦法塑造出那份夢樣懸浮著的詩意(我覺得《海灘》在影像上 – 尤其是那個海灘!沒能調製出一股烏托邦的迷幻魅力,是該片失敗的主因之一)。

比較令人沮喪的是,整個故事的可預測性。吉姆的逐漸剛強也注定了瑟琳娜的柔化。從一開始陽剛味十足,為了保命理所當然可以棄置一切情分,到頭來還是得發展出母性(關於這道轉化程序,《異形》的蕾普莉才是經典),照顧女孩、愛上男人;為了謹守道德最後防線,她們絕對不能被輪暴;而那個被少校綁住聲稱要『研究研究』的活死人,則毫無創意地暗示了觀眾,主宰一切的少校注定會被自己的『創造物』反噬的希臘悲劇式(或科學怪人式)收場。事過境遷之後,她們窩居在美麗得虛假得彷彿異想世界的小村莊裡,一男、一女、一個小孩,悠揚光明而帶著希望的樂聲響起…,彷彿一切都回到了創世紀。我忽然明白,丹尼鮑爾的新片其實是一份補修成績單 – 為不太成功的前作《海灘》補考。可不是?從《魔鬼一族》暗喻金錢帶來的夢幻天堂、《猜火車》的在吸毒迷幻天堂及『正規生活』裡掙扎的那份徬徨,到了《天使愛情烏龍伴》,索性明白地創造出兩個天使與他們所在的天堂…。而《海灘》,可以看做鮑爾一直以來的質問:人世間,是否存在天堂?天堂裡,是否存有『人性』?技術上、意念上、實踐上,本片其實都可以視為修正版的《海灘》。

從DVD的Delete Scene知道,電影原先設計讓中槍的吉姆死去,瑟琳娜傷心了一下之後,連屍體也不埋就果斷地帶著小女孩離去。鮑爾還在搶救吉姆那場戲裡重現類似《猜火車》吸毒迷幻場景、《海灘》電玩遊戲的創意功力。雖然差不多的把戲已經不再讓我驚豔,還是佩服鮑爾影像魔術師的美譽。『最後定剪版』剪出來的,是一個妥協的結局,其實洩漏了鮑爾向來在影片收場時的力有未逮。不過,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力有未逮,才讓本片在美國市場大獲成功吧?本片有拿英國電影協會(Film Council)的資金(輔導金),有點小驚訝於Film Council如此鼓勵商業題材創作。想想倘若當初《雙瞳》申請輔導金,拿得到補助嗎?還是要等美商拍出來、市場反應成功後才錦上添花地讓陳國富的新計畫拿下一千五百萬台幣補助款……。還要一提的是,結尾極開放性的暗示,不免讓我想起約翰賽爾斯的《叢林地獄》Limbo,沒想到看了Roger Ebert的影評,發現他居然也是這麼想的!



附記:還是忍不住想提一下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當年還未滿三十歲的George A Romero,讓這部看似B級製作的小成本恐怖片,在驚悚嚇人的娛樂層次上拿到滿分。另一方面,一黑一白兩位主要角色的身份配置、『活死人』毫無理由的攻擊行為…,連接到影片推出時的社會背景及政治情境,似乎不費力就可以豐沛地向外拉出聯繫…。當然,又是一篇洋洋論述了。就如同《大法師》般,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經典程度早已和歷史記憶黏合在一起,它永遠會是影史上最Cult、層次最豐富、遵循類型的表象下偷渡著文化想像的傑出恐怖片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