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3 年起,每屆愛丁堡電影節都會頒發有獎金的「年度最佳新英國電影」(The Michael Powell Award For Best New British Feature Film),一方面紀念偉大的英國導演麥可鮑威爾,一方面更是為了提拔具藝術開創性的本土新銳導演。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去年擔任坎城影展評審團主席的時候,昆丁塔倫提諾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健全的國族電影工業,應該是題材多元的」。這句話經典到,甚至成了愛丁堡電影節的座談會辯論題目。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於〈電影欣賞〉季刊,請勿轉載,謝謝!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從韓國的《緣起不滅》、美國的《手札情緣》到日本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還有那一卡車的寶萊塢電影,羅曼史電影的魅力,在於總有能力散發一股老套、卻又如沐春風的苦澀辛酸與美好,在於有辦法在黑暗空間中淡淡地發酵,讓有類似經歷的觀眾因為感同身受而輕聲啜泣,更讓沒有類似經歷的觀眾自我幻想暗爽一番。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原刊於〈電影欣賞〉季刊,請勿轉載,謝謝!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白龍情海翻波》The White Dragon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獨立製片近十年一片成名的新銳導演不少,其中亞歷山大潘恩(《歡迎光臨娃娃屋》、《愛我就讓我快樂》的怪咖導演塔德索隆茲也不錯)是我最為看好的。從處女作《天使樂翻天》開始,作品部部充滿生猛創意,技術上更是日漸溫婉成熟,《尋找新方向》就是一次絕佳示範。至於尼爾拉布(《惡男日記》永遠是經典)、保羅湯瑪斯安德森(最愛《不羈夜》)、大衛歐羅素(我還是最愛他的《風騷老媽》
Spanking the Monkey)、韋斯安德森(《脫線沖天炮》Bottle Rocket真的讓我經豔)、蘇菲亞柯波拉(《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及馬克佛斯特(一直想看他的《Everything Put Together》)以獨立小品成功打下江山後,後續作品資金一部比一部多、卡司一部比一部強…似乎感覺也不再那麼「獨立」,尼爾拉布大概是這群人之中比較悲慘的實例,希望比較資淺、還未成氣候的大衛凱利(《怵目驚魂28天》)及Miguel Arteta
(《恰克與巴克》),能有好的發展。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來只是想隨便談一下《縱情天后》,結果寫著寫著,電影談得不多,倒是發展成一篇關於貝寧(還免不了提了一下我的菲佛與凱特)的碎碎念了。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村猶有讀書聲》Etre et Avoir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你,我不怕》I’m Not Scared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