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變臉》The King of Masks vs《我的兄弟姊妹》Roots and Branches

曾獲頒東京影展導演獎(吳天明)及男演員獎(大陸國寶級影帝朱旭)的《變臉(又名:格老子的孫子)》,在2003年的十二月初,神奇地搭配其他四部中國電影,以「大陸電影舞步曲」的影展模式在台北總統戲院作商業放映(其實市面上很容易找到由昇龍發行的本片正版DVD)。童星周任瑩世故中流露的真情,搭配朱旭收放自如的演出,可謂恰到好處。因為吳天明懂得留白,深知一昧拋頭顱灑熱血,只會把影片的格局降低、把內容的動人指數逆轉成反胃指數。舉例來說,在一場高潮衝突戲中,吳天明並沒有把周任瑩不小心燒了船後被朱旭趕走的難堪拍出來,反而巧妙地以祖孫倆分離後各自的孤單畫面,更尖銳(而批判)地點出那份悵然與心疼。

        

如果說《變臉》是通俗苦情劇的極佳示範,在俗不可耐的悲苦情節裡張揚人性真情,那《我的兄弟姊妹》就是這類型電影的差勁代表作了。《我的兄弟姊妹》當年在大陸超級賣座(想想當年狄鶯主演的《媽媽再愛我一次》在中國風靡的盛況),沒想到隔了這麼久,才有機會在台上映。《我的兄弟姊妹》由文雋編劇兼製作,故事類似台灣的《星星知我心》。描述文革時期一個「貧窮但快樂」的家庭,因為雙親(由崔健客串落魄的音樂家父親一角)發生意外而導致手足失散。二十年後,梁詠琪飾演的旅美名指揮家(算是她近年來最沒說服力的一次演出)返國尋根。就像《星星知我心2:星星的故鄉》一樣,她必須面對自閉的弟弟(由《陽光燦爛的日子》的夏雨飾演)、墮落的妹妹、及當年犧牲自己的幸福成全她出國,如今卻落魄潦倒的哥哥(姜武飾演)…這一家子將如何重聚?一群矯揉做作的小童星讓電影的前半段噁心透頂,許多沒必要的灑狗血橋段則暴露了編導的毫無慧根,甚至連姜武等優秀演員的表演,都被缺乏邏輯而且毫無節制地放大的衝突時刻給摧毀了。

    
   

       

《我和爸爸》My Father and I

聽過徐靜蕾嗎?她就是在《雙雄》裡因為思念黎明過度而哭瞎了雙眼的苦命妻子,她曾演過張揚《愛情麻辣燙》及張元《我愛你》,這會兒竟自編自導自演,花了人民幣兩百萬拍攝,還號召到姜文及張元兩大國際級導演特別客串路人甲乙,拍出票房評論兩得意的《我和爸爸》。她甚至已經著手籌備第二部作品,據稱將會既唯美又傷感的三0年代懷舊劇《一封陌生女人的來信》。
           

徐靜蕾長得高佻清瘦,有點年輕一點的吳倩蓮的味道,不過講話批哩啪啦的沒什麼氣質,也許是自己寫的劇本,她竟然和女主角小魚的角色如此合襯,尤其從十七、八歲的高中生演到年近三十的失婚少婦,無論是外型的改編或內在神韻的轉化,都非常說服人。和她交手的爸爸,是《紅櫻桃》、《紅色戀人》的導演葉大鷹,肥胖的體態,似笑非笑的流氓神樣,幾乎就是片中女婿口中所形容的「道德底限較低的人,也較容易怡然自得」那位老丈人。       

       

這個故事再平凡不過了,小魚在母親驟死後,轉而投靠她那離婚多年的陌生老爸。這位老爸包娼包賭,卻很疼愛女兒,只可惜命運弄人,沒多久女兒就遠嫁他鄉,幾年後,女兒大著肚子回來了……。雖然演員傑出,劇本無甚新意卻也樸實有趣,只是徐靜蕾畢竟生澀缺乏經驗,一百分鐘的電影感覺是一段段拼出來的,也因為串連上的極度不流暢,必須藉略嫌嘈雜的旁白把小魚的心境用「說」的表達出來。你問我徐靜蕾處女執導作的成績及格了嗎?相較於呂樂初執導筒、由舒淇、劉燁主演的知青愛情悲劇《美人草》的膚淺而俗套(知青版《麥迪遜之橋》+《機遇之歌》=內地版《停車暫借問》),我反倒還比較願意期待徐靜蕾的下一部導演作品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