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潛水鐘與蝴蝶》很適合與三年前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點燃生命之海》對照觀賞。更確切地說,《潛水鐘與蝴蝶》完美地體現了一部偉大的「病床電影」以電影形式存在,最最美好的價值所在。相較於當年阿曼巴放棄深究片中可供討論的種種細節(人權、身障、安樂死),毫無節制地把《點燃生命之海》放大成一齣只會販賣廉價感傷的鹹濕通俗劇;曾經拍過《年少輕狂巴斯奇亞傳》及《在夜幕降臨前》兩部關於「死亡與自由意志」的傳記電影傑作的朱利安許納貝,這回在一貫晶瑩剔透的影像質感之外,以更悠然通透的瀟灑,去重現《潛水鐘與蝴蝶》這本全球暢銷書作者在生命最後歷程的動人點滴。讓潛水鐘的笨重在銀幕上幻化為蝴蝶的輕盈,儘管敏感得讓人心痛,但卻聰明而真誠(比如同樣談到身障人士「出神」的性幻想,《潛》就比《點》節制靈巧許多),不因為其題材的特殊而流於刻意操弄,也未受限身障題材而流於金鐘劇般的刻板格局。



《潛水鐘與蝴蝶》不只是朱利安許納貝個人的榮耀,事實上更是整個製作團隊集體的成就。至於賈努卡明斯基那神乎其技的主觀鏡頭下的視覺呈現,馬修亞瑪希(他長得實在很像波蘭斯基)多重層次的專注詮釋以及帶著個人特質的即興演出,波蘭斯基夫人艾曼紐席納令人心碎的豐厚表演,坎城影后瑪莉荷西克魯茲與《寂寞愛光臨》女主角安娜康希尼溫暖但節制的輔助,以及世界級影帝麥斯馮西度動人至極的畫龍點睛,全都屬於「里程碑級」的示範。此外非提不可的是,《潛水鐘與蝴蝶》總計網羅了羅曼波蘭斯基的夫人與編劇,伯格曼的御用演員,楚浮的《四百擊》配樂,如果再把史匹柏的攝影搭檔也算進去(上述幾位演員恰好分別與史匹柏合作過《關鍵報告》與《慕尼黑》),這樣的強勢陣容再加上許納貝「不著痕跡」透過鏡頭調度來巧妙致敬的心意,還真是屬於影迷藏寶圖的額外收穫囉。



.朱利安許納貝前兩部作品簡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4485234/20031121191449/
.《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

很高興柯恩兄弟一直在轉變,尤其當他們不玩得那麼瘋狂,而是嚴肅正經,風格盡現地說好一個故事的時候。《險路勿近》的故事架構與氛圍,與十一年前的《冰血暴》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湯米李瓊斯飾演的警長,幾乎就是當年法蘭西絲麥朵曼飾演的懷孕女警一角的延伸)。這回的德州背景,則為片中極度緊張的「獵捕」關係(殺手,獵人,警長),做出外在視覺意象與內在人性觀察雙方面的獨特詮釋。美墨邊界的荒漠公路追捕(就如同《冰血暴》冰天雪地裡的謀殺),讓生命的存在更顯無力渺小;而金錢每每在各樣場合成為談判與逆轉的工具(耐人尋味的是,殺手似乎是整個故事裡最「不」受金錢影響卻最善於操弄金錢的),則(透過許多老年人的絮叨閒聊)讓如今已然逝去的某些價值觀更顯感傷。



柯恩兄弟過去對小人物的悲憫,對整個鄉土的情感,對人性貪慾的批判,這回再次透過老班底羅傑狄金斯的攝影與卡特柏威爾的配樂,以更充滿自信,更大器的姿態存在著。《險路勿近》的調度是大師級的,冰冷,沉穩,偶然流動著黑色幽默。電影的最後二十分鐘,以三段對話做結(警長與退休前輩,殺手與獵人遺孀,警長對著妻子談論夢見的父親)。這樣的收場,有著一種神乎其技的自信。獵人,殺手,警長所拉出的三條追捕線,透過柯恩兄弟無比工整的對仗方式(無論是殺手與警長對獵人夫婦各自所下的承諾,還是尾聲時滿身血污的殺手如同早先獵人負傷時所做的買衣舉動),讓本來近乎平行的三者間,映照出一股奇異、荒謬的宿命性。飾演獵人之妻的凱莉麥當勞那敦厚而善意的人格特質,讓我想起她曾經在《謎霧莊園》尾聲與克萊夫歐文有過一段經典對談;而飾演警長的湯米李瓊斯,收場那段簡直完美的獨白(與電影開場的獨白相呼應),更是提升、完成了整部電影的意義。或許我個人還是較偏好柯恩兄弟那兩部略微超現實,帶點搞怪黑色幽默的《巴頓芬克》及《不在場的人》,但作為柯恩兄弟有史以來最接近奧斯卡的一次,我還是衷心希望《險路勿近》至少能為他倆拿下最佳導演獎。
.《決戰3:10》3:10 to Yuma

時間倒數所壓縮出的急迫感,開闊景象中所凝聚出的封閉意象,那種想在沒有明日的未來夾縫間求取出路的暗示,以及或是敵對或是結盟的男性間難以言喻的義氣情誼,甚至對父權形象的移情、隱射…,《決戰3:10》在在讓我想起了香港的銀河映象,想起了杜琪峰。當然,就算跟杜琪峰無關,《決戰3:10》仍是外觀復古,節奏復古,姿態優雅,重點是「娛樂性滿分」的完美類型電影。我從來沒有這麼喜歡詹姆斯曼高的作品,或者說,我根本從來沒有想過,這年頭好萊塢還能拍出這麼精彩的傳統西部片(而且這還是一部重拍片,1957年已經拍過一次)。克里斯丁貝爾的表現令人難忘,而羅素克洛更是繼《驚爆內幕》後,再次創造出一個巨大(絲毫不讓「永遠的勞勃迪尼洛」專美於前),極其迷人的銀幕形象。
.《全面反擊》Michael Clayton

「I am Shiva, the god of death.」這句話在《全面反擊》裡出現兩次,各自從男主角與男配角口中說出來,音量不算大,力道卻很強。我想,只要這句話能夠讓觀眾牢記個二十年,也就夠了。於是,我想起了1997年凱文史貝西在《鐵面特警隊》裡那句「Rollo Tomasi.」,以及1987年史恩康納萊在《鐵面無私》臨死前喊出的「Now! What are you prepared to do?」,所曾經帶給我的深深震撼。看來,好萊塢真的是每十年才拍得出一部,黑得這般動人的硬漢電影呀。



《全面反擊》比起前二十年的兩部「鐵面」電影,顯得低調、沈靜、隱晦許多。雖然由《永不妥協》的史蒂芬索德柏擔任執行製片,但《全面反擊》在態度與批判性上,卻比《永》片更高明,且複雜。《全面反擊》是著名編劇湯尼蓋洛編而優則導的處女作,頗有為其過去的編劇作品做出一個整合、總結的味道。於是,《全面反擊》既有《魔鬼代言人》的道德焦慮,《神鬼認證》般的剝洋蔥式懸疑解構,也有《熱淚傷痕》細微而曖昧的悲劇性深沈。或許,湯尼蓋洛是想透過這部處女作告訴觀眾,英雄與英雌,其實並非時勢造就出來的。在面對自身陰暗性格與為難處境,以及在更巨大的無助感壓迫下,英雄與狗雄,往往只是人類個體面對龐然巨力時,一念之間的分野結果,僅此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反擊》是本屆奧斯卡演技項目中,獲得「超過」一席提名的唯一電影。事實上,讓《全面反擊》遠遠超越任何一部改編約翰葛里遜原著的法律電影的主要原因,除了湯尼蓋洛的劇本之外,更在於三名演員精彩的演出(突然崩潰的威金森時而瘋狂時而精明的笑容,被迫在絕處尋求出口的庫隆尼最後長拍中逐漸釋放的笑意,以及在力求完美的過程中不斷出錯的斯雲頓敗陣後的慌張脆弱)。這三個角色在片中同樣面臨了不得不為之的難題,然而去除了一般法律電影慣常的大快人心,也沒有公平正義實踐後理所當然的熱血,透過三名演員絲絲入扣卻不流於俗氣的獨特詮釋,讓整部電影更加豐厚而動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