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1年八月,我參加由Leicester台灣同學會舉辦的蘇格蘭四天三夜之旅,初訪愛丁堡這個美麗的城市。
 
相較於2000年時在亞維儂藝術節的驚奇不斷,2001年的我在愛丁堡表現有如識途老馬(其實沒去過),從容地遊歷了昔日是軍事要塞,如今卻是搶錢聖地的愛丁堡城堡,它的廣場也是每年愛丁堡藝術節最受歡迎的Military Tattoo表演場地。什麼是Military Tattoo?就是蘇格蘭軍樂表演,每年八月中下旬總會有許多來自全世界的蘇格蘭裔洋人返鄉尋根,聽聽母國的風笛聲(當然是那第一千零一首耳熟能詳的曲子,相信我,你絕對聽過)。當過兵的我較嘔的是,這場價值台幣上千元的耍槍踢正步秀,台灣的阿兵哥也都表演得出來(算是國慶閱兵加國慶煙火),唯一的差別是,在城堡旁邊看秀,感覺就是高貴些!

     
當年在亞維儂,最遺憾的就是沒能親臨表演現場附庸風雅一番,只能意思意思地走馬看花觀賞外亞維儂街頭表演。今年儘管待在愛丁堡的時間充裕,想聽一場爵士音樂會或古典音樂會的微小心願,卻還是沒能達成…。坐了八小時長途巴士親臨藝術勝地,空手而返實在太不像我的作風。於是,疲累的我不甘心地打起精神,硬是在晚上十點半趕到電影節的播映戲院之一的Cameo戲院,買深作欣二的《大逃殺》Battle Royale。當售票人員告訴我們SOLD OUT時,我頓時有晴天霹靂之感。他一看我們失望之情溢於言表,馬上表示我們可以排隊碰碰運氣,等著買人家的退票。我心想反正再半小時就開演了,等就等吧!由於是全英國首映,現場有免費紀念雨傘發送。很不幸地,我竟然古意到以為有買票才可以拿而白白錯失良機。當現場主持人要求大家一齊把雨傘打開時,滿空飛傘非常壯觀。

    
終於,開演時間到了。晴天霹靂也再次出現 – 全數退票就在我前一位觀眾購買後宣布售罄!好心的工作人員還安慰我說,他再進場查一查,搞不好有人買了票沒來,那就會出現空位。接下來的神妙經歷就有如作夢般…,他一共來回三次,不厭其煩、委婉地向我們解釋座位的清查結果,並要我們再耐心等候一下。終於,在第四次時,他告訴我們,全場客滿了,但他們有感我們對電影的堅持與排隊的辛苦,若我們不介意的話,可以進去站在最後頭觀賞。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體貼的撕票人員告訴我們,因為體恤我們排隊的辛勞(還好吧?才半小時呢),他們討論了一下決定免費讓我們入場。說著,就倒了杯首映現場的香檳請我們喝(我還很不好意似地向他要了《大逃殺》贊助廠商的香檳飲料罐作紀念呢)。站在戲院最後面,微暗的燈光下,舞台上口沫橫飛的主持人再一次要求大家一齊展開手中的紀念雨傘。那一刻,我彷彿置身超現實夢境。

     
當影片正式開演時,工作人員匆忙跑來帶領我們去坐貴賓席的空位。他表示,反正貴賓席沒坐滿,乾脆讓我們坐。我們一行五人感動得差點抱住他痛哭。此時,看不看這部電影,或這部電影好不好看似乎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為愛看電影這個原因,把我們與他們連結在一起…這間座落在愛丁堡市區,叫做Cameo,平時專演藝術電影的小戲院裡溫馨的工作人員,溫暖了一個冷冰冰的愛丁堡夏末深夜。
  
第二天晚上,我預定要看2001年勇奪坎城金攝影機獎的《冰原快跑人》The Fast Runner,放映戲院Film House是影展主力戲院,有一大廳兩小廳。天呀,很不幸地還是SOLD OUT!售票人員告訴我本片是大熱門,早就售完了,要買退票幾乎是沒機會啦。我當然還是不放棄希望地在開演前一小時來到戲院排隊,等著買退票。令我沮喪的是,等退票的人比昨天多了整整一倍以上,然而截至開演前十分鐘,退票甚至不到十張…。忽然,櫃臺小姐念了我及朋友五人的名字(大家都有填Waiting List)。我興奮了一小下,仔細一聽,才發現因為注定無望,她提早叫我們滾蛋!甚至刻薄地補充了一句:Please Just Be Quiet and Go!
  
忽然,電腦上又出現一張退票!感謝老天,排在我前面的觀眾都是成雙成對的不願拋棄伴侶,於是一連串的Pass後,終於輪到了我們。同行的朋友們很體恤地告訴我她們不介意轉看別部電影…我差點感動地流下淚來。於是,買了最後的一張票,我飄飄然、彷彿置身在雲端地走進黑漆漆的大廳。但見來自加拿大的導演正在向現場觀眾致意,並邀請大家出席電影播映後的討論。然而,我的目光開始遊移,最後落在零星的幾個空位上。明明還有空位呀!明明有缺席的觀眾呀!況且,貴賓席的空位更多達十個以上。電腦畢竟不是萬能到足以掌控所有出席人數,也難怪Cameo戲院的工作人員來回仔細地數算空位這麼多次,為的是不讓影迷掃興!
  
我忽然省悟到昨夜的如夢經歷,也許只是數十年來某個愛丁堡電影節的深夜裡的偶然奇蹟吧?有幾個工作人員會如此貼心地為幾個微不足道的東方觀眾張羅座位?多數時候她們是否像今天遇到的櫃臺小姐般,不耐煩地要求大家安靜別嚷嚷,然後快快滾蛋?
  
相較金馬國際觀摩展,愛丁堡電影節的片子當然在時效上(特刊上每部片都有註明該片到底是「世界首映」、「國際首映」或至少都是「英國首映」)取勝,也吸引較多電影工作者前來共襄盛舉。但是,我真覺得在影片專題策畫上,愛丁堡電影節沒有高明多少(證明咱們金馬國際化的潛力喔);而台灣觀眾相較之下更幸福的是,每天有更多場電影可看(愛丁堡約有六七間戲院共襄盛舉,每天播映場數總和卻只有二十場多一些);導演座談和金馬辦的也相去不遠;特刊編排更是大同小異。
  
也許,台灣金馬執委會(包括戲院業者)該思考的是,如何更以一個影癡的、愛電影的角度對待影展觀眾。
 
 
 
PS:本文記錄的是2001年8月18-21日在愛丁堡的花花絮絮。2002年8月底,我再訪愛丁堡,這回終於如願聽了一場正式的古典樂演奏,及一場在Pub舉行的小爵士樂團非正式演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