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於〈電影欣賞〉季刊,請勿轉載,謝謝!







自從去年被台北電影節選為閉幕片之後,《決戰夜》(Night Watch)就一直卡在台北院線檔期表中要上不上的,最後擁有全球發行權的美商福斯顯然對這部俄羅斯賣座鉅片缺乏信心(或者說嚴重質疑台灣觀眾對非好萊塢娛樂片的接受程度),改成「隆重」發行首輪DVD了事,還真是有點可惜了這部大銀幕效果絕佳的娛樂電影。



從小說、電影到改編成RPG遊戲,從首部曲《決戰夜》到第二部曲《決戰日》(Day Watch)兩度打破票房紀錄,再到好萊塢挹注資金的第三部曲《決戰終極篇》(Dusk Watch)即將開拍,俄羅斯電影這回可真是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拍MV及廣告出身的導演提默.貝克曼比托夫(Timur Bekmambetov)曾經追隨B級片教父羅傑.科曼(Roger Corman),拍了一部IMDB評分不到三分的暴力情色片《神鬼女戰士》(Gladiatrix)。《決戰夜》的成功,證明了這位導演不只會拍粗糙的B級片,他向全世界的觀眾示範,就算只有420萬美金的製片成本,沒太多經費燒錢搞CG藝術,還是可以利用鏡頭的角度、特寫、甚至是布景上的取巧、截長補短,拍出類似聖盔谷大戰的縮水精簡版,這點尤其值得徐克等容易玩物喪志的導演們借鏡。《決戰夜》充滿著快節奏,眼花撩亂的動作場面,夾雜好些白爛幽默及煽情滿點的狗血橋段,在在充滿麥可.貝(Michael Bay)、安端.福奎(Antoine Fuqua)那群好萊塢MV幫導演的招牌特色。正因為如此,等到這三部曲忙完,提默.貝克曼比托夫也將正式進軍美國,拍起原汁原味的好萊塢動作片了。



《決戰夜》的故事前提和《X戰警》(X Men)一樣,描述人類世界自古以來即有具備超自然力量的變形怪、法師、巫婆、吸血鬼存在,統稱為「超凡人」(Others),這些超凡人由於對事物看法不同所導致的信念分岐,分別投靠光明與黑暗勢力。為了避免千年以前的世界大戰慘劇重演,雙方各自組成「獵夜人」(Night Watch)與「獵日人」(Day Watch)相互監視對方動靜,形成一種極度緊張的勢力平衡(儘管黑暗超凡人偶爾會偷跑)。就如同萬磁王與X教授實際上並沒那麼勢不兩立一樣,「獵夜人」與「獵日人」雙方的頭頭兒之間也沒啥不共戴天的恩怨,有時還會坐下來好好聊天喝個茶哩。從劇情結構來看,《決戰夜》類似《追殺比爾》二部曲及《駭客任務》、《魔戒》三部曲,想要解開《決戰夜》收場的懸念,非得跟續集《決戰日》連著看,才有一氣呵成的滿足感。
承接《決戰夜》的收場,《決戰日》始於男主角安東之子伊格爾在得知親生父親曾經企圖毀滅他的驚人真相後,選擇投靠「獵日人」黑暗陣營(跟《X戰警》的火男因愛轉恨而投靠萬磁王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續集在特效上的力求突破是必然的,而最後那場世界末日差點爆發的重頭戲,自然是更大、更金、更有料,也更令觀眾滿意。至於在《決戰夜》就很搶眼的變形貓頭鷹「獵夜人」歐嘉,這回不但有突破性的演出(那付要笑不笑的冷面酷樣真是太令人印象深刻),也終於解釋了《決戰夜》裡她初登場時滿身傷痕及聲稱「受處分」的來龍去脈。不過也許是少了點新鮮感的關係,片長超過兩小時的《決戰日》的前九十分鐘,比較起來還是沒有《決戰夜》那般精彩,大幅加料的男歡女愛更是稍嫌俗豔過火(雖說多少達到了娛樂效果,但其中一幕媲美「寶萊塢」風格的濕身戲未免太突兀)。幸好幾個在《決戰夜》裡只算是過場配角的「超凡人」,包括安東的鄰居父子(卑微的吸血鬼屠夫爸爸、善良直率的吸血鬼兒子)、美豔的「獵日人」艾莉莎、傳說中受困於詛咒的厄運處女絲維拉娜等,都在《決戰日》裡一躍成為重要角色,各自面臨了親情與愛情的天人交戰,勉強豐富了這部續集的血肉。



《決戰日》中有一場緊張的打鬥戲特別值得一提,理由不是那段動作戲有多驚險刺激,而是因為男主角安東狠狠衝破街頭海報燈箱的那個動作,實在太「挑釁」了。燈箱上那張海報,恰巧就是《決戰日》正式上院線之前的俄羅斯國內票房最新紀錄保持者 --《第九突擊隊》(The 9th Company)。也幸好《決戰日》完全沒有續集魔咒的問題,一推出立刻打破《第九突擊隊》的紀錄,不然可真的糗大了。事實上從《決戰夜》開始,包括改編暢銷小說的動作冒險電影《土耳其式開局》(Turkish Gambit)及描述八○年代蘇維埃士兵與阿富汗的伊斯蘭戰士對戰的軍教片《第九突擊隊》,就相繼創下驚人的票房成績。這幾部票房大片的導演資歷都不深(註),對於當代年輕觀眾的口味偏好掌握更是有一套,於是我們在《決戰夜》與《決戰日》中嗅到了《X戰警》與《駭客任務》(The Matrix)的氣味;《土耳其式開局》彷彿是俄羅斯版的《古墓奇兵》(Lara Croft: Tomb Raider);至於《第九突擊隊》則組裝了《金甲部隊》(Full Metal Jacket)、《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等片的精華部份,再灑上一層感傷卻又膚淺得討人喜歡的魔法金粉。



這個「新俄羅斯電影復興現象」不免讓好些俄羅斯傳統派影評人憂心忡忡,害怕俄羅斯偉大的電影藝術從此被這些被戲稱為「俄羅斯爆米花」(Russian Trash)的大製作娛樂電影所取代,再也沒有人關心愛森斯坦與塔科夫斯基,俄羅斯電影從此將與經典絕緣。是的,這幾部俄羅斯爆米花電影的確不夠深刻,很多橋段不但邏輯有問題,還矯揉做作得過份。偏偏比起《千機變》、《凡赫辛》(Van Helsing)這類拼貼得乾涸無趣的爛爆米花電影,人家俄羅斯口味的爆米花,就是爆得比較美味可口,狗血也灑得比較高明,官能上的滿足不輸好萊塢王牌監製傑瑞.布魯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製作的任何一部賣座電影。



如果說《決戰夜》講的是「選擇」,那《決戰日》就是在講,做了決定之後所必須負的責任。也許還有機會後悔,也許得繼續為過去的選擇受煎熬,也許努力修補等待奇蹟…。《決戰日》給了我們一個類似《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說得已經夠圓滿,沒啥好挑剔的收場了,這不免讓人好奇Sergei Lukyanenko的原著,會在第三部曲《決戰終極篇》(Dusk Watch)中被改編、開發(還是硬掰)出什麼新的東西?而美商福斯的資金,對第三部曲最終篇的最後成績,是加分還是減分?我們且拭目以待吧!







註:

《第九突擊隊》是演而優則導的Fyodor Bondarchuk的導演處女作,他的父親正是拍過蘇維埃版《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的大導演Sergey Bondarchu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