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台北電影獎自從去年在偉大的游媽與英明的李永萍主導下大幅修改了遊戲規則,將獎金高達一百萬新台幣的最高榮譽台北電影獎限定為劇情長片Only,關於這點我去年已經罵過(參見此文第五點),所以就不再贅述。2009台北電影節呵護文目前進行到第三彈,老實說第四彈早已寫完了,但是有鑑於今年北影場子太冷,官方部落格也沒啥掌聲噓聲,害我覺得自己玩不夠High,所以暫時先不貼出,中場休息玩玩別的。
且容我向《油症—與毒共存》的蔡導致敬(我去年就把這部片選為2008年非院線類十大必敗DVD第一名,想買的請到這邊)!您真是太酷了,領入圍證書還安排了這麼一個精彩的梗,我要向您致敬!需不需要我送您一件「呵護北影紀念T-Shirt」,讓您穿著參加北影場的Q&A呢?千萬別客氣,您說一聲就好!或者紀工報大家要不要一起來串連一下,一起穿T-Shirt去嗆游跟嗆李呢?
另外也要向「準備」宣讀蔡導入圍感言的max致敬,雖然最後功敗垂成,但仍是非常美好的歷險啊。以下貼出beat所繪帶著小小哀傷的神奇圖解(原出處在此)以及蔡導的入圍感言全文。
MAX,同喜文化的老闆
《油症-與毒共存》是她家發行的
今年《油》片入圍了台北電影節
MAX代表出席入圍記者會
但她的任務不僅僅是出席而已...
事情是這樣的
長久以來金馬老先生的膠卷情節
讓許多好看但銀彈不夠多的影片(紀錄片通常在這類)被排除在獎項之外
從前年開始,台北電影節更直接把具有指標性的「百萬首獎」
限定為只有劇情長片才夠資格參加角逐
《油》片導演同時身為「入圍者」跟「紀錄片工作者」
因此決定寫一封聲明稿(本篇暱稱「黑函」)
交由MAX帶去記者會發表!
內容如下:
感謝評審的抬愛,讓油症這部紀錄片有機會讓更多人看到。油症受害者的生命故事紀錄只是一個起頭,希望有心人能投入油症支持團體的成立,積極協助更多環境公害受害者,才能帶來更多實質的幫助。
另外,台北電影獎這兩年無故取消紀錄片、動畫片角逐百萬首獎的資格,讓許多紀錄片工作者錯愕不解,不滿情緒也逐漸產生。我個人完全不在意參展能拿到多少獎金,但就專業角度來看,觀諸各國趨勢,一部優秀的紀錄片或動畫片,不論是人力物力的投注都未必遜於劇情片,在藝術性或社會性的價值上亦然,主辦單位此舉不僅有大開倒車之嫌,而且是把主事者的好惡反映在獎項的分配上。
身為創作者,我感謝影展單位的肯定。但身為紀錄片工會的幹部,我必須指出,一個有悠久歷史、而且對台灣紀錄片曾有推波助瀾之功的主流影展,做出上述的決策令人遺憾,希望主辦單位能在本屆活動正式展開前,對社會提出坦誠完整的說明。
<油症--與毒共存>導演
台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常務理事
蔡崇隆 2009/5/5
結果MAX當天帶著導演的期望到了現場
卻發現自己整個格格不入
(甚至連主持人都沒有叫到她的名字)
最後她努力的尋找機會發出黑函
經過介紹交到幾位記者手中後
隔天的報紙當然是蝦米也沒有....
(迷之音:好一則連黑函都被邊緣化的辛酸)
Ryan 批也司:游媽當年很關注紀錄片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