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05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
十月除了是光輝的國慶月,也是光輝的影展月。事實上今年入秋之後,大大小小的影展還真是多如繁星。除了「民族誌影展」、「動畫影展」、「女性影展」這幾個常態性中型影展之外,還有國民戲院的「完全費里尼影展」,片商舉辦的「角川影展」、「四不像動畫祭」,以及帶著社會人道關懷主題的「和平影展」、「殺人影展」…。當然,下個月底為期十四天的「金馬影展」,更是台灣影迷的年度大拜拜。可惜的是,以上一籮筐影展上百部電影,大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機會在高雄的大銀幕上播映。當然這涉及了資源分配、商業操作、以及觀眾結構等更錯綜複雜的問題。
在這樣貧瘠的供應條件下,打著南台灣觀點的「高雄電影節」與「南方影展」,前者目標結合全球在地,後者強調本土創作,益發顯得珍貴。高雄電影節向來喜歡彰顯自家海洋城市的在地特色,然而如何在全球與本土間拿捏出一個完美的平衡,在引介國際影像視野給高雄觀眾的同時又不忘為高雄在地的影視創作帶來啟發與靈感,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過去六年來,高雄電影節在資源、人力方面比不上台北電影節,但經費上可是從沒被刻薄過呀。正好趁這篇文章說句老實話,我實在很不願意相信承辦了一卡車優質「國民戲院」影展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居然連續好幾年以一級資金策出這般三流品質的高雄電影節,簡直明顯把高雄的納稅人當「潘仔」來耍。
高雄電影節是屬於高雄人的完全城市影展,那不只是把一些高雄看不到的藝術院線片拿來放一放就夠,那也不只是「臨時」地邀一些勉強與高雄有關的影人影事來個座談演講研習營之類的活動敷衍敷衍就夠。高雄人對於這個屬於自己的影展,真正要求的,永遠是來自策展單位對電影的熱情,以及對在戲院裡觀賞電影的高雄觀眾的一份尊重。
相較於過去高雄電影節選片邀片的敷衍草率態度,今年邁入第七個年頭的高雄電影節在策展品質及活動設計上,總算交出一張比較像樣的成績單。至少,專題規劃與選片的代表性都能見到測展人的用心;至少,不像前幾屆的承辦單位「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老是拿一堆「二輪(非台灣首映片)片」應付高雄人,至少,他們以更真誠的態度去挖掘高雄在地人才(而非如過去幾屆全數向台北借將),讓我對高雄電影節重新燃起希望。
本屆高雄電影節採取近年來最流行的一國一外「雙開幕片」方式。國片部分由詩人鴻鴻導演取材自法國小說家馬歇爾‧埃梅短篇小說的奇幻電影【穿牆人】打前鋒。鴻鴻一直在開發、探測、想像關於「界限」的無限可能。鴻鴻過去對於物質與文明,人性與慾望,個人與集體,虛構與紀實,想像與創作…等種種的想法、概念與奇想,如今在【穿牆人】中被更具體地耙梳,以更視覺性的意象呈現出來。透過驚人的調度,已被拆毀的高雄紅毛港聚落(其他還包括象徵威權的「中正廟」被鴻鴻換裝成無國界的自由廣場,雪白的台南七股鹽山變成世界盡頭,而惡地地形的高雄月世界則是彼端的「他方」…),以更幽微豐富的視角,同時折射出屬於【穿牆人】男主角小鐵,以及高雄觀眾的集體記憶與鄉愁。
另一部獲選為開幕片的則是由日本鬼才宮藤官九郎編寫劇本的【舞妓哈哈哈】。從日劇【池袋西口公園】到電影【追】,以及後續的【乒乓】及【69】,宮藤官九郎的劇本中所瀰漫著狂暴而憤怒的激血青春,無厘頭中偶然的浪漫飛揚,總是如此吸引人。【舞妓哈哈哈】橫跨多種類型、玩轉、顛覆類型電影的刻板元素,並重新解構「舞妓養成」這項優良傳統中,最微妙最曖昧的部分,狠狠搧了【藝伎回憶錄】及【惡女花魁】各一巴掌。兩個男人之間,兩個男人與各自的女人之間,以至兩個舞妓之間,那種又是對照又是因果又是相互競爭嫉妒的錯綜複雜,完全道盡了舞妓「迷思」的荒謬與無奈。
一中一西的雙閉幕片同樣星光亮麗,國片部分是人文導演鄭文堂難得青春難得偶像的【夏天的尾巴】,外語片部分則邀來金光閃閃的好萊塢歌舞片【髮膠明星夢】。此外,「國際視窗」有好幾部台灣首映的國際影展佳片,其中拿下今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波弗特戰線】最是令人期待。而「前進未來新視界」的【惡霸電視先生】、【衝擊教室】,「次文化幻想無線」的【迴轉東京】,同樣不應小覷。至於「日舞影展精選」單元,包括金熊獎名作【血色星期天】及【天堂陌影】、【性謊言錄影帶】、【瘋狂店員】這三部劃時代的美國獨立電影,通通不應該錯過大銀幕親炙的唯一機會。當然啦,來自日本與泰國的兩位焦點導演,前者獨立奔放,後者則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在各類型間親切遊走,同樣值得各挑一部品嚐。
本屆高雄電影節還有「次文化幻想無線」、「作家身影新台風」、「短片新台風」、「藍領生活」及競賽短片輯「河港印象」等單元,分別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及奧斯卡數位影城放映。這回不再拘泥於高雄的「海洋城市」意象,改以「幻想無限」為精神象徵,從片單及影展周邊活動來看,本屆影展的確洋溢著一股超越現實,展望未來的美好新意。就讓我們一起進戲院,一起檢視今年的高雄電影節從策展到播放的總體品質,好好為我們繳納的稅金把關。十月二十六日起連續十天,我們戲院見!
附記:
高雄電影節官網及部落格
十月除了是光輝的國慶月,也是光輝的影展月。事實上今年入秋之後,大大小小的影展還真是多如繁星。除了「民族誌影展」、「動畫影展」、「女性影展」這幾個常態性中型影展之外,還有國民戲院的「完全費里尼影展」,片商舉辦的「角川影展」、「四不像動畫祭」,以及帶著社會人道關懷主題的「和平影展」、「殺人影展」…。當然,下個月底為期十四天的「金馬影展」,更是台灣影迷的年度大拜拜。可惜的是,以上一籮筐影展上百部電影,大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有機會在高雄的大銀幕上播映。當然這涉及了資源分配、商業操作、以及觀眾結構等更錯綜複雜的問題。
在這樣貧瘠的供應條件下,打著南台灣觀點的「高雄電影節」與「南方影展」,前者目標結合全球在地,後者強調本土創作,益發顯得珍貴。高雄電影節向來喜歡彰顯自家海洋城市的在地特色,然而如何在全球與本土間拿捏出一個完美的平衡,在引介國際影像視野給高雄觀眾的同時又不忘為高雄在地的影視創作帶來啟發與靈感,這就是一門學問了。
過去六年來,高雄電影節在資源、人力方面比不上台北電影節,但經費上可是從沒被刻薄過呀。正好趁這篇文章說句老實話,我實在很不願意相信承辦了一卡車優質「國民戲院」影展的「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居然連續好幾年以一級資金策出這般三流品質的高雄電影節,簡直明顯把高雄的納稅人當「潘仔」來耍。
高雄電影節是屬於高雄人的完全城市影展,那不只是把一些高雄看不到的藝術院線片拿來放一放就夠,那也不只是「臨時」地邀一些勉強與高雄有關的影人影事來個座談演講研習營之類的活動敷衍敷衍就夠。高雄人對於這個屬於自己的影展,真正要求的,永遠是來自策展單位對電影的熱情,以及對在戲院裡觀賞電影的高雄觀眾的一份尊重。
相較於過去高雄電影節選片邀片的敷衍草率態度,今年邁入第七個年頭的高雄電影節在策展品質及活動設計上,總算交出一張比較像樣的成績單。至少,專題規劃與選片的代表性都能見到測展人的用心;至少,不像前幾屆的承辦單位「台灣電影文化協會」老是拿一堆「二輪(非台灣首映片)片」應付高雄人,至少,他們以更真誠的態度去挖掘高雄在地人才(而非如過去幾屆全數向台北借將),讓我對高雄電影節重新燃起希望。
本屆高雄電影節採取近年來最流行的一國一外「雙開幕片」方式。國片部分由詩人鴻鴻導演取材自法國小說家馬歇爾‧埃梅短篇小說的奇幻電影【穿牆人】打前鋒。鴻鴻一直在開發、探測、想像關於「界限」的無限可能。鴻鴻過去對於物質與文明,人性與慾望,個人與集體,虛構與紀實,想像與創作…等種種的想法、概念與奇想,如今在【穿牆人】中被更具體地耙梳,以更視覺性的意象呈現出來。透過驚人的調度,已被拆毀的高雄紅毛港聚落(其他還包括象徵威權的「中正廟」被鴻鴻換裝成無國界的自由廣場,雪白的台南七股鹽山變成世界盡頭,而惡地地形的高雄月世界則是彼端的「他方」…),以更幽微豐富的視角,同時折射出屬於【穿牆人】男主角小鐵,以及高雄觀眾的集體記憶與鄉愁。
另一部獲選為開幕片的則是由日本鬼才宮藤官九郎編寫劇本的【舞妓哈哈哈】。從日劇【池袋西口公園】到電影【追】,以及後續的【乒乓】及【69】,宮藤官九郎的劇本中所瀰漫著狂暴而憤怒的激血青春,無厘頭中偶然的浪漫飛揚,總是如此吸引人。【舞妓哈哈哈】橫跨多種類型、玩轉、顛覆類型電影的刻板元素,並重新解構「舞妓養成」這項優良傳統中,最微妙最曖昧的部分,狠狠搧了【藝伎回憶錄】及【惡女花魁】各一巴掌。兩個男人之間,兩個男人與各自的女人之間,以至兩個舞妓之間,那種又是對照又是因果又是相互競爭嫉妒的錯綜複雜,完全道盡了舞妓「迷思」的荒謬與無奈。
一中一西的雙閉幕片同樣星光亮麗,國片部分是人文導演鄭文堂難得青春難得偶像的【夏天的尾巴】,外語片部分則邀來金光閃閃的好萊塢歌舞片【髮膠明星夢】。此外,「國際視窗」有好幾部台灣首映的國際影展佳片,其中拿下今年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的【波弗特戰線】最是令人期待。而「前進未來新視界」的【惡霸電視先生】、【衝擊教室】,「次文化幻想無線」的【迴轉東京】,同樣不應小覷。至於「日舞影展精選」單元,包括金熊獎名作【血色星期天】及【天堂陌影】、【性謊言錄影帶】、【瘋狂店員】這三部劃時代的美國獨立電影,通通不應該錯過大銀幕親炙的唯一機會。當然啦,來自日本與泰國的兩位焦點導演,前者獨立奔放,後者則以平易近人的態度在各類型間親切遊走,同樣值得各挑一部品嚐。
本屆高雄電影節還有「次文化幻想無線」、「作家身影新台風」、「短片新台風」、「藍領生活」及競賽短片輯「河港印象」等單元,分別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及奧斯卡數位影城放映。這回不再拘泥於高雄的「海洋城市」意象,改以「幻想無限」為精神象徵,從片單及影展周邊活動來看,本屆影展的確洋溢著一股超越現實,展望未來的美好新意。就讓我們一起進戲院,一起檢視今年的高雄電影節從策展到播放的總體品質,好好為我們繳納的稅金把關。十月二十六日起連續十天,我們戲院見!
附記:
高雄電影節官網及部落格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