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夢幻女郎》Dreamgirls

由於實在不是太喜歡《芝加哥》,所以還沒看《夢幻女郎》之前,一直對這部電影懷抱著偏見。然而卻也因為這樣的預設立場,讓我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狠狠地被《夢幻女郎》給感動到了。



比爾康頓自編自導的《夢幻女郎》依舊和由他編劇的《芝加哥》一樣,是一部關於娛樂工業、關於女人勾心鬥角的華麗歌舞劇。不過我訝異地發現,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夢幻女郎》,這回做到了《芝加哥》、《雷之心靈傳奇》、《吉屋出租》,以及《為妳鍾情》這些歌舞電影做不到的事,那就是徹徹底底擁抱俗氣,拍出了一部好看到讓我一邊流耳油、一邊流眼淚的肥皂歌舞劇。沒什麼故弄玄虛卻又因為涉及真人真事而不敢挑釁得太白目的醜聞緋聞(例如《雷》及《為》),也沒什麼矯揉做作自以為是的膚淺批判(頂多只是把一些馬丁路德金恩的影像因應時代氛圍放進去),比爾康頓把《夢幻女郎》最迷人最通俗最目眩神移的那部份,極盡所能地放大 -- 也就是碧昂絲令人屏息的美麗,以及珍妮佛哈德遜那充滿無窮能量的歌藝與表演慾,讓《夢幻女郎》成為一部專屬於大銀幕,只能在黑暗空間裡播放、觀賞,非戲院不可的神奇電影。



雖然比不上《爵士春秋》與《紐約.紐約》這兩部經典歌舞劇的藝術成就,不過較之《芝加哥》與《吉屋出租》等近期翻拍的歌舞電影,《夢幻女郎》無疑顯得理直氣壯,也貨真價實許多。《夢幻女郎》不像電影版《芝加哥》只讓歌舞存在於女主角的幻想中,也不像《吉屋出租》貼壁紙般死板地載歌載舞,比爾康頓那美不勝收的場面調度,在碧昂絲唱著全新創作〈Listen〉那場戲中,尤其表露無遺。畫面上一面映出錄音室裡碧昂絲唱歌的神情,一面交叉剪接其他角色近況,而這首歌的歌詞其實是與碧昂絲在片中的心境相呼應(她不只是美麗的花瓶,她從花瓶到巨星的成長)。整部電影最令我深刻的,莫過於珍妮佛哈德遜從委屈、轉而憤怒、終至心碎地(也許是想起了當年自己被「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Voted Out的傷心往事)唱著〈And I Am Telling You I’m Not Going〉的那一刻,所蔓延出的那股巨大到讓我無法用文字來形容的苦痛哀傷…。至此,珍妮佛哈德遜已與《星夢不了情》貝蒂密勒、《楊朵》芭芭拉史翠珊及《紐約.紐約》麗莎明尼里的Solo,並列我心目中最最經典的歌舞片Moment了。



因為珍妮佛哈德遜那無窮能量所成就出來的這一刻,因為碧昂絲令人心醉神迷的千變造型,《夢幻女郎》縱然有再多的瑕疵,也早被弭平。於是,我專注而享受那淺薄(相較於比爾康頓所導演的前兩部傳記電影)卻動人的速食情比姊妹深的最後肥皂式謝幕,畢竟一部成功的婆媽劇,本來就該有這麼一個俗到極點卻又保證讓人哭濕手帕的華麗收場。最後要特別提一下的是,我覺得傑米福克斯其實演得很好,只是那個爛男人角色太難討人歡心,所以相較之下艾迪墨菲才顯得更討喜而四處入圍、拿獎。



.《芝加哥》影評: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legend1976/3/1234651647/20031208184137/
.《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對我來說,平庸的電影永遠比爛電影還要難以忍受,除了我實在想不出什麼惡毒的話來咒罵它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一部平庸的電影往往沒啥太令人髮指的缺陷,而《當幸福來敲門》就是這般平庸到讓我無話可說的一部電影。就如同我常掛在嘴邊的金鐘劇跟心靈電影般,《當幸福來敲門》很政治正確,很闔家歡,很溫馨迪士尼,很適合推動國小師生包場看完順便上個輔導課討論一下,還可以當成學生的寒假作業或作文題目,然後比較認真的老師或社工,也許會針對片中貧窮的父親與缺席的母親在現實生活中所可能遭遇到的困境,洋洋灑灑寫個兩千字投稿建議…,大概也就只有這樣了。《當幸福來敲門》是一部賣座的電影,是一部不會觸怒到各方觀眾,還算小溫馨的電影,威爾史密斯演得蠻好的(尤其兩場落淚的戲),他兒子也蠻可愛的(但表演不算突出),以上。
.《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The Good Shepherd

《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很適合與麥特戴蒙的招牌代表作《神鬼認證》系列一起對照,同樣都是環繞中情局展開一連串暗殺、臥底、監視等任務,《神鬼認證》著重緊湊娛樂性,《特務風雲:中情局誕生秘辛》則厚重寫實,步調緩慢,側重麥特戴蒙飾演的主人翁威爾森My Life as an Agent的心路歷程。或許因為本片編劇是艾瑞克羅素的關係,威爾森作為情報高層的內心層次轉折,從信念的堅定與動搖,無助與無奈,恐懼與猶疑,恰似和《慕尼黑》的艾夫納(艾瑞克巴納)這個角色與生命的放大與延伸。勞勃迪尼洛二度執導演筒,沉穩有餘,可惜神采稍嫌不足,從二戰前後講起,歷經美蘇冷戰、古巴危機等歷史事件,165分鐘的長度實在粉容易讓觀眾感到不耐…。低調的劇情與演出(拿下本屆柏林影展表揚整體演出的「藝術貢獻銀熊獎」實在粉莫名其妙)一直與觀眾保持著距離,威爾森這個無趣的主人翁與妻子、與兒子間的互動,只有在幫年幼尿濕褲子的兒子換衣服那場戲裡,才算是安靜地傳達了一股淡淡地動人的味道(麥特戴蒙表現出色)。相較之下,同樣關於特務生活,以東德秘密警察角度來寫史,格局磅礡卻又情感細緻的《竊聽風暴》,無疑更勝一籌。
.《柏林迷宮》The Good German

當今好萊塢最復古典氣息的俊男美女,加上很懷舊的索德柏及難得懷舊的湯瑪斯紐曼,以古董攝影機(索德柏親自掌鏡)、好萊塢四○年代收音、搭景方式拍攝出來的《柏林迷宮》,其實仍是索德柏的遊戲+致敬之作。就像他的《瞞天過海》系列及《索拉力星》,《柏林迷宮》仍是一篇索德柏對經典作品的另類個人解讀。然而,就算有黑色的老式羅曼史與懸疑諜報,就算有跟《北非諜影》相似的迷霧機場,過去的好萊塢黃金年代仍是難以復返。索德柏並沒有重新炮制出懷舊的老電影氣味(托比麥奎爾真是格格不入),《柏林迷宮》只是一部硬得讓人難以進入狀況的實驗劇,我看完後的唯一印象,只有高反差黑白攝影下,美麗妖豔如瑪琳黛德利的凱特布蘭琪,那一抹妖艷的口紅。
.《身為人母》Little Children

這實在是一部有點莫名其妙的黑色喜劇,它的莫名其妙之處,在於偷情女與戀童男兩條主要敘事線,自始至終都是分開的,而「身為人母」與「小孩」作為這兩條劇情主線的Connection,其連結作用又是很薄弱,無法說服我的。我覺得類似的美國郊區小鎮中產階級師奶奇譚,《慾望師奶》第一季跟第三季前半段從劇本、調度、以及整體演出,已經作了太完美的示範。結果看完《身為人母》,收穫也就只是Jackie Earle Haley猥瑣卻又讓人憐憫不忍的精彩詮釋,以及凱特溫絲蕾毫不扭捏的全裸演出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