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1610_85C35847226A76C1_翻滾吧!阿信_電影劇照 (4).jpg

之一,熱血 
 
一個多月前在台北電影節開幕看完《翻滾吧!阿信》,在搭捷運時,我忍不住發了簡訊,向很多朋友訴說我的感動。老實說,我很少這麼做。
  
翻滾吧!阿信》幾乎每個點都可以打中我。彭于晏破釜沈舟的氣勢讓我動容(雖然我覺得他最關鍵的回眸力道不夠,當然也可以說是喵導功力不足),一干綠葉的整齊表現令我讚嘆(除了最大亮點柯宇綸之外,潘麗麗、龍劭華、林辰唏也同樣精彩,比較可惜的是陳漢典的表演模式與《艋舺》太類似),王希文的旋律每次一出來總是如此達到效果,夏紹虞的鏡頭與喵導的調度則是那麼流暢地把這個「細節鋪陳驚人」的劇本給完美影像化,至於幕後推手李烈,她對於影片製作流程的精準掌控、對於發行策略的明確定調並賦予其「故事」(把一部電影的推出與一群台前幕後人員的翻身連結起來,幕後花絮訪談與預告都有著台片少見的「好萊塢感」),簡直可以成為論文題目了。 
  
不過,我覺得《翻滾吧!阿信》的好,跟2008台灣電影「元年」以降的話題台片的好,又不太一樣。如果說《海角七号》是獨一無二的特例,冶熱血、爆笑、浪漫、感傷於一爐;《九降風》、《囧男孩》、《不能沒有你》、《陽陽》、《眼淚》、《第四張畫》、《當愛來的時候》藝術成份高;《父後七日》技術粗糙但勝在情感真摯動人(《海角七号》其實也沒精緻到哪裡去,但它勝在片尾把影片完美昇華至一個偉大的國族層次),那麼《翻滾吧!阿信》應該是比較接近《艋舺》跟《雞排英雄》,都可歸類為「算計精準」的商業電影算計在此並未帶著貶義,反倒是一種肯定試想若把《翻滾吧!阿信》交給好萊塢、日本或是韓國來拍,說穿了只是多出一部浪子回頭的安全心靈電影,好看、動人、但又顯得太過平凡無奇了一點。然而,正因為是台灣,正因為片中說的是我們如此熟悉的語言所以它的熱血比別人熱血,它的勵志更顯難得至少599勉勵阿信,說他為很多人的夢想而努力這段,我一點也不覺得矯情)! 
  
  
之二,舞動人生  
 
《翻滾吧!阿信》之所以深深打動我,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它讓我想起了我此生最愛的電影《舞動人生》(Billy Elliot)。 
  
電 影的開場是重返體操隊的阿信受傷住院,往事一一浮現,我們看到童年的阿信偷偷溜進體育館,在彈簧床上跳阿跳著,這不就是《舞動人生》的片頭嗎?後來跟林木 材聊起這件事,他說喵導最初的《翻滾吧!男孩》樣片的開場音樂,就是《舞動人生》片頭那首T. REX唱的〈Cosmic Dancer〉。我像是被電擊了一下,立刻找出多年前拿到的樣片與後來買的得利版兩相比對,忽然,有種一整個記憶都回來了的感覺。是的,我當初看的《翻滾 吧!男孩》其實是樣片版(得利版買了甚至從來沒打開過),大概因為如此,所以當年不自覺一聽 到〈Cosmic Dancer〉,情感上就瞬間被收服了。相隔多年,再看那畫質不甚精緻的樣片,看著阿信教練對著鏡頭受訪,趁著那熟悉的旋律,我的腦海中卻浮現了小阿信在 彈簧床上跳呀跳的身影,逐漸和Billy Elliot疊合起來……。

《舞動人生》是一部典型的成長電影,有著典型勵志的三幕劇架構,有著封閉的小鎮、苦悶的青春、看似無解的困 境等看似老梗的元素,《翻滾吧!阿信》亦然。《舞動人生》是關於放棄打拳的男孩轉而愛上芭蕾的歷程,《翻滾吧!阿信》則是敘述幼時患有輕微小兒痲痺導致長 短腳又一度誤入歧途的體操選手東山再起的經過,他們跳躍、翻滾時那種毅然決然、無比專注的神情,他們跟家人之間那種無須多言就能彼此釋懷的自然情感,對我 來說是互通聲氣的。他們的熱情持續燃燒,他們的故事對應銀幕外觀眾種種集體記憶,他們的英雄之路既是一種非常草根、在地的情感投射,更悄然成為一個時代的縮影、一種逝去價值觀的象徵。是的,Billy Elliot和阿信同樣身處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一個早已一去不復返的年代。
 
 
之三,關鍵1987
 
我曾在《台灣電影愛與死》中寫過,《艋舺》的關鍵密碼是《風櫃來的人》跟林秀玲,《翻滾吧!阿信》當然也埋了密碼,而且還不只一個。 
 
其一是王傑在1987年唱的〈一場遊戲一場夢〉(超懷念這支MV因為有張曼玉)和蘇慧倫在1990年唱的〈愛我好嗎〉,兩首時代金曲不但點出歷史軸線,歌詞更分別反應出阿信的一度誤入歧途,以及他與599之間淡得恰如其份的感情。這兩首歌恰如《九降風》結尾時放張雨生唱的〈我期待〉那般,旋律一出,馬上就能催出款款鄉愁。 
  
其 二是一輛「會唱歌」上面還貼了「追夢人」三個字的機車,以及一台「B.B.CALL」。說真的,我忍不住想問喵導,他該不會是因為太迷吳倩蓮,太喜歡她在 1990年跟劉德華演的《追夢人(港名:天若有情)》以及她在1994年跟黎明配對的《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港名:都市情緣)》,所以才找了氣質跟她神似 的酷妹林辰唏來演599吧?另外,或許是因為都有混黑道逞兇鬥勇殺人逃亡情節,很多人覺得《翻滾吧!阿信》是《艋舺》的升級版,但我覺得喵導跟李烈頂多只 是偷懶延用了陳漢典與他那「俗辣臉」所代表的梗及後續轉折(幸好喵導對於阿信與菜脯逃亡那段戲的處理,沒有像《艋舺》那般邊逃邊玩簡直就是在參加青春夏令營),兩者在劇情核心上還是相去甚遠的。 
  
事實上,喵導真正「互文的對象」,既是上述兩部港片,同時更是整個九O年代初期葉天倫的《雞排英雄》其實也令人想起九O年代港片)。阿信與菜脯的友情是在向《追夢人》裡的劉德華與吳孟達致敬無庸置疑(其實還讓我想起《熱血男兒(港名:旺角卡門)》的劉德華與張學友),菜脯那場以手食飯的戲已經暗示得非常明顯了;至於阿信與599的傳呼情緣無疑是取材自《熱血男兒之叛逆小子》,彭于晏的阿信與當年難得叛逆的黎明根本是分享著相同的血型(也都深受父親影響)。
 
接下來,我免不了要提出《翻滾吧!阿信》在處理時代氛圍上,一個小小的缺憾。在電影中,成年後的阿信從放棄體操、誤入歧途、逃亡到東山再起,時間跨度感覺上只有一年(最明顯的就是,青春期的小賢一點都沒有發育啊), 偏偏喵導非常刻意地埋了很多梗(歌曲),告訴我們現在應該是19xx年,等一下又是19xx年,最後阿信復出比賽,索性因應真人真事打出1994年。但我 們倘若認真地把真實時間好好推算一下,林育信本人是1970年出生,「成年阿信」的際遇以1987年作為起點,似乎較為符合。 
  
在此做出兩種假設,倘若(1)故事設定在1987-1994年,完全沒有長大的小賢,以及做了這麼多年語音小姐卻毫無變化的599,會是最大問題。再者,就我印象所及,八O年代末期至九O年代初期,B.B.CALL在台灣應該沒有那麼發達,我身邊的人全都在用Call機應該是1995年前後的事。而最為可惜的則是,雖看得出喵導與劇組在許多歷史考究上下了功夫,卻未能善用時代優勢,依此映射角色外在形體與內在心境,刻劃上總嫌少了所謂的「時間感」。
  
倘若(2)故事設定在1993-1994年,那麼廟口放映1986年的《戀戀風塵》說實在也太超現實(放朱延平的《七匹狼》還比較有說服力)太掉書袋了點(喵導此時跟林書宇的《九降風》一樣,忍不住把「自己」放了進去,偏偏這樣的「作者式任性」卻沒有達到(讓我)拍案叫絕的效果),而置入特定時代金曲所意圖達成的「互文」,由於整個壓縮在短短一年之間而無法與實際年代相輝映(畢竟〈一場遊戲一場夢)在1993年應該退流行了),也就自然少了那種屬於觀眾間「集體回味」的複雜情緒


以上只是我個人淺見。雖然對我而言是個瑕疵,但並未減損我個人對於此片的喜愛。當 然,我私心希望,《翻滾吧!阿信》的故事是始於1987年,而非1993年。因為1987年之於台灣,就跟1997、2046年之於香港一樣,意義非凡。 好比《舞動人生》以1984年的英國煤礦工人大罷工為背景,不用鉅細靡遺描述罷工始末,光是透過礦工父親為了籌措小兒子學費而忍受同事與大兒子唾棄去上 工,從人情義理帶進歷史細節,整個格局馬上就出來了。又例如《艋舺》把背景設定在1987年,解嚴前夕那種山雨欲來、一切開始鬆動的不確定感,讓主人翁蚊 子的生命經驗與本省掛無法抵抗潮流被外省掛併吞遙相呼應,隱隱成為台灣命運的縮影。對我來說,《翻滾吧!阿信》在許多層面與脈絡、意義上,其實都是承接著 《艋舺》,然而它沒有那麼造作,沒有那麼失真,它樂觀、積極與美好,最重要的是它非常真誠,散發出一股充滿溫度的、貨真價實的能量。  
  

此文未完成,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