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聲明,請勿以各種形式轉貼或轉寄本文,因為我實在不想浪費時間與沒腦卻好鬥的藍、紅教徒筆戰。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0. 天使薇拉卓克Vera Drake,Mike Leigh
麥克李不像拉斯馮提爾一樣去操弄觀眾的同情心,好慰藉故事裡所有的殘缺,那些尖銳的、敏感的、爭議的種種,總是會隨著泛黃色的燈光,漸漸散去。薇拉卓克的純真善良,不是馮提爾的白癡「良心三姝」的翻版,薇拉的母性、薇拉的寬厚,以及薇拉的簡單,讓這個角色昇華為1950年代戰後英國中下階層的中年女性的縮影了。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篇「院線二十大」裡的《創世紀》、《巴黎初體驗》、《原罪犯》、《壞教慾》、《花與愛麗絲》都是早在2004年就看過了。真正算起來,這份片單裡只有十五部片是2005年看的呢。所以接下來才是真正的重頭戲:到底2005年我所看過的兩百多部片(電影院、DVD、網路、電視)中,我最愛的五十部片在哪裡呢(無官方正式中譯名者以紅色表示)?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聲明,請勿以各種形式轉貼或轉寄本文,因為我實在不想浪費時間與沒腦卻好鬥的藍、紅教徒筆戰。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因為《吐司男之吻》的結局並沒有把故事說死,處處現商機的誘惑實在太大,製作班底終於決定毛著被觀眾口水吐死的險,在《吐司男之吻》下檔的同一個冬天推出續集《吐司男之吻II愛情本事》。從台視換到華視,豆導換成洪智育(他負責前六集)及徐哲謙,女主角李康宜因為檔期問題而必須在前1/3部分消失,改捧青澀又毫不討喜的關穎…,看來這個趕鴨子上架的續集,完全成了考驗李威偶像持續度的風向球。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並不是說把一個黑幫老大寫得夢幻一點,讓他與立場相對的女警談戀愛,還不忘偶而彈彈鋼琴,就代表著無厘頭創意(我總覺得,假如把那個師爺對李雄的感情搞得Gay一點,會讓他起歹心殺咪咪將這個轉變更有說服力);也不是說把故事主景安排在牯嶺街的一間日式老房子裡,拍拍聯考畫面、逛逛華納威秀當外景就是「生活化」。過去幫綜藝節目寫搞笑短劇腳本的齊錫麟,之所以能夠把無厘頭漫畫味、帶著社會責任感的「影以載道」(這部份可能跟齊編本人是虔誠基督教徒有關)、以及很台灣很LOCAL的生活感這三者,在《吐司男之吻》中結合得恰到好處,主要是在於他和豆導,願意花很多心思去紀錄種種生活細節,願意腦力激盪並接受種種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性思考。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今年台灣正式上商業院線的電影總共有多少?票房又如何?TPBO網站整理得頗為詳盡,讓影迷如我不會有漏網之魚。另外,看看Roger EbertJames Berardinelli選了哪幾部電影當作他們的年度之最,藍祖蔚的九大華語十二大外語片是哪幾部?觀察別人的片單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唷。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爛片所背負的責任,遠比欽點好片的壓力來得大。因為推薦好片只是錦上添花,指責人家心血罵人家拍的片蠢,總得背負自己被踢館的責任。承上篇,以下的十部「遺珠」不分排名,雖不至於爛到進入最爛十大,但還是該「特別提及」一下,也不枉我總計花了約一千分鐘的時間觀賞它們。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常覺得,要拯救台灣電影的方法之一,就是趕快開拍幾部「目標觀眾」準確的純愛電影。所謂的「目標觀眾」,就是類似好萊塢的《偶像有約》、《總統千金歐遊記》目標少女族群,或《手札情緣》少女熟女阿嬤通吃…。這方面香港跟韓國的市場敏銳度就蠻高的,每年都會推出一籮筐品質參差不齊的愛情喜劇(如楊千嬅主演的《乾柴烈火》、《新紮師妹》及《千杯不醉》)的「言情小說味」就蠻重的),或許三立應該網羅5566開拍一部「愛與XX」電影版,票房收益應該會比《等待飛魚》高吧!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港片對我而言是一種習慣,或者說,看朱延平、看王晶、自己單獨吃中晚飯的時候(因為跟我父母一起吃飯,看電視是被嚴格禁止的)習慣性轉到聯登電影台看《狗蛋大兵》或《新烏龍院》,或者各類俗爛台劇,早已成為一種習慣性的享受。這種享受是極其自虐的,因為我常被一些拙劣的情節、難堪的意識形態反射,氣得大罵髒話,更為好些演員的被糟蹋感到不值。但說真的,我從來沒有想過讓這個病態的樂趣,在我的人生中永遠消失。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