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04 Sat 2006 02:55
《傲慢與偏見》實景直擊!
- Feb 04 Sat 2006 01:48
《傲慢與偏見》隨便談
坦白說雖然在英國住了好幾年,我一直沒看過95年那套公推最經典的BBC版《傲慢與偏見》;說實在的我算不上珍奧斯汀的書迷,艾瑪跟李安合作的《理性與感性》當年也只是覺得「蠻好看的」,但真有好到值得頒一座柏林金熊獎肯定嗎?我存疑。


- Feb 02 Thu 2006 01:47
街坊巷弄裡的幸福
- Jan 28 Sat 2006 06:46
2005年度推薦片單(下)其他推薦
以下這十部片,雖然沒有擠進我的Top 50,但隨著時光飛逝,留存在我腦海中的影像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更加鮮明,讓我不時想起…

- Jan 27 Fri 2006 11:12
2005年度推薦片單(中)全年最愛五十片(5-5)
- Jan 24 Tue 2006 15:05
言情小說裡的幸福
- Jan 23 Mon 2006 05:23
2005年度推薦片單(中)全年最愛五十片(5-4)
20. 《孩子》L’Enfant,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拍紀錄片起家的達頓兄弟,每部作品幾乎就像一則社會新聞報導,一如往昔,《孩子》緊扣人心的懸疑張力依舊,捕捉、算計演員反應的技法依舊,故事的後半段也照樣啟動了主角內心的責任(贖罪)感,但也許太過習慣《承諾與背叛》、《美麗羅賽塔》冰冷的收場,我嫌這次太激動、太煽情、太溫暖了些。
- Jan 19 Thu 2006 09:47
2005年度推薦片單(中)全年最愛五十片(5-3)
- Jan 17 Tue 2006 08:28
《藝伎回憶錄》(下)一段無聊的回憶

看馬戲團的時候,我們知道等會兒跳火圈的是獅子或老虎,會滾球的是大黑熊,負責耍寶搞笑的是小丑。假如今天在開演前,馬戲班班主忽然宣佈改由小丑跳火圈、黑熊當空中飛人,那大家應該都會覺得莫名其妙,想說在搞什麼啊?當然啦,觀眾往往是很善良的,假如黑熊真的飛得起來,我們也不吝於給牠拍拍手。偏偏黑熊因為太肥太笨重,手一拉住空中鞦韆就整個扯斷掉下來了;而小丑還沒跳進火圈就被火紋身啦。台下的觀眾各個掩面尖叫,小孩開始啼哭,全場一陣混亂…。以上這種顛三倒四的荒謬與錯置,就是《藝伎回憶錄》給我的感覺。
- Jan 08 Sun 2006 07:36
《藝伎回憶錄》(上)三個半吊子藝伎

賣完大和武士魂,這次好萊塢把腦筋動到藝伎上頭,隆重獻上一部半吊子藝伎的無聊回憶錄。講這部回憶錄之前,我要先提一下同樣販賣異國風情的《末代皇帝》。《末代皇帝》的格局很大,影片拍攝於十幾年仍處於閉門造車情況的封建中國,導演貝托魯奇以西方人的刻板眼光,描繪出一幅他對東方史詩的浪漫想像風情畫。基本上《末代皇帝》的成功,並非貝托魯奇對自己一向偏愛的左派烏托邦(真要瞭解他的史觀,該看的是《1900》及《同流者》)有何浪漫懷想,更非透過電影提出了什麼偉大、批判性的創建。《末代皇帝》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政治性批判,其實隨便看看就好(相形之下《末代武士》能提供的文化討論空間還比較多哩),真正精彩之處,在於貝托魯奇以豐富魔幻的鏡頭語言,把溥儀的故事拍成了一則關於一位不幸墜入凡塵異境的倒楣天使,所經歷的種種輝煌與悲慘的冒險。貝托魯奇清楚地告訴觀眾他拍的是一個「人」的故事,異國風情其實只是額外附贈的甜點。他所挖掘的、他用來打動觀眾的,是對人性情感的誠懇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