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2005年新版《傲慢與偏見》讓我驚喜不斷的主要原因在於,片中幾個重要場景如Peak Distric、達西先生的豪宅、Lady Catherine de Bourg(茱蒂丹琪飾)的豪宅、以及伊莉莎白與姊妹買東西的市集,都是在我所居住的英格蘭中部這邊拍攝的。英國的文化休閒產業之間的結合度真的不錯,哈利波特之旅、倫敦偷情之旅、到現在的珍奧斯汀之傲慢與偏見假期(這個網站有相關介紹,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逛逛)…,看著自己熟悉的場景出現在時代劇裡,還真是格外興奮。以下我就來看圖說故事吧!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雖然在英國住了好幾年,我一直沒看過95年那套公推最經典的BBC版《傲慢與偏見》;說實在的我算不上珍奧斯汀的書迷,艾瑪跟李安合作的《理性與感性》當年也只是覺得「蠻好看的」,但真有好到值得頒一座柏林金熊獎肯定嗎?我存疑。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文章寫得雜,只是隨便談了一下「楊千嬅現象」,其實這一篇算是續篇,繼續談洋溢著幸福、瀰漫出希望的電影。在此向來這裡的朋友拜個年,大聲說「狗年行大運」!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這十部片,雖然沒有擠進我的Top 50,但隨著時光飛逝,留存在我腦海中的影像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更加鮮明,讓我不時想起…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 生命是個奇蹟Life is a Miracle,Emir Kusturica
《生命是個奇蹟》證明艾米爾才氣如昔,一貫在癲狂中見偉大。會流淚的驢、吃人的熊、恰北北的貓、黏人的狗…,這次還多了一個超級甜美的金髮尤物!還是有他的招牌「飛行」場面,甚至連醫院裡的邂逅,都令人眩暈得像一場愛的墜機。因戰亂而起的愛情,隨著和平而被迫結束。也許政治不再是最重要的唯一,所以艾米爾這位狂人導演斥資在山上打造屬於他的烏托邦,只為了好好說一段甜美的愛情故事。因為,再怎樣無趣的生命,都有機會被發展成一個奇蹟。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所以趕快把這篇拖了很久的文章(至少這篇談的電影,看起來比較喜氣洋洋些)修好,順便跟來這裡的朋友說聲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 《孩子》L’Enfant,Jean-Pierre and Luc Dardenne
拍紀錄片起家的達頓兄弟,每部作品幾乎就像一則社會新聞報導,一如往昔,《孩子》緊扣人心的懸疑張力依舊,捕捉、算計演員反應的技法依舊,故事的後半段也照樣啟動了主角內心的責任(贖罪)感,但也許太過習慣《承諾與背叛》、《美麗羅賽塔》冰冷的收場,我嫌這次太激動、太煽情、太溫暖了些。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 下妻物語Kamikaze Girls,中島哲也
好一則溫暖得令人心疼的童話故事。無論是飆車暴走族還是走上流美路線的Lolita族,兩個女生其實只是想簡簡單單地「做回自己」。兩個孤獨的女孩從建立友誼到肯定自己的溫馨過程,洋溢著原汁原味的東洋人情味。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看馬戲團的時候,我們知道等會兒跳火圈的是獅子或老虎,會滾球的是大黑熊,負責耍寶搞笑的是小丑。假如今天在開演前,馬戲班班主忽然宣佈改由小丑跳火圈、黑熊當空中飛人,那大家應該都會覺得莫名其妙,想說在搞什麼啊?當然啦,觀眾往往是很善良的,假如黑熊真的飛得起來,我們也不吝於給牠拍拍手。偏偏黑熊因為太肥太笨重,手一拉住空中鞦韆就整個扯斷掉下來了;而小丑還沒跳進火圈就被火紋身啦。台下的觀眾各個掩面尖叫,小孩開始啼哭,全場一陣混亂…。以上這種顛三倒四的荒謬與錯置,就是《藝伎回憶錄》給我的感覺。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賣完大和武士魂,這次好萊塢把腦筋動到藝伎上頭,隆重獻上一部半吊子藝伎的無聊回憶錄。講這部回憶錄之前,我要先提一下同樣販賣異國風情的《末代皇帝》。《末代皇帝》的格局很大,影片拍攝於十幾年仍處於閉門造車情況的封建中國,導演貝托魯奇以西方人的刻板眼光,描繪出一幅他對東方史詩的浪漫想像風情畫。基本上《末代皇帝》的成功,並非貝托魯奇對自己一向偏愛的左派烏托邦(真要瞭解他的史觀,該看的是《1900》及《同流者》)有何浪漫懷想,更非透過電影提出了什麼偉大、批判性的創建。《末代皇帝》對中國社會歷史的政治性批判,其實隨便看看就好(相形之下《末代武士》能提供的文化討論空間還比較多哩),真正精彩之處,在於貝托魯奇以豐富魔幻的鏡頭語言,把溥儀的故事拍成了一則關於一位不幸墜入凡塵異境的倒楣天使,所經歷的種種輝煌與悲慘的冒險。貝托魯奇清楚地告訴觀眾他拍的是一個「人」的故事,異國風情其實只是額外附贈的甜點。他所挖掘的、他用來打動觀眾的,是對人性情感的誠懇紀錄。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