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09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







在不同導演手中,「青春」總是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或是慘綠無助,或是陽光燦爛。可能是單調的黑與白,也可能七彩絢爛。如果把公視頻道前陣子推出的一系列教改紀錄片及教育影展專題(其中由吳米森導演的【九命人】最讓我印象深刻),與本屆金鐘獎年度最佳連續劇得主【危險心靈】放在一起看,恰好構成出一幅相當有趣的當代台灣青春群像。



很訝異的是,我竟然在榮獲去年東京影展特別評審團獎(排名僅次於金麒麟大獎)的中國電影【十三棵泡桐】中,看到了類似【九命人】中所揭露出來的成人世界的扭曲價值觀,以及如同【危險心靈】經歷了一場徒勞無功的抗爭之後,即使泛著微弱希望也掩蓋不了的無限茫然。



【十三棵泡桐】改編自素有中國版《麥田捕手》美譽的四川作家何大草的小說《刀子和刀子》(也有人稱它是繼痞子作家王朔《動物凶猛》後最精彩的中國成長小說)。導演呂樂本想了「P‧T‧S‧Z‧X」這麼一個怪片名,因為片中每位學生身上穿的夾克背面都印著這樣的字母(也就是片中「泡桐樹中學」的英文拼音縮寫),有點監獄犯人的暗示。不過因為官方規定國產片不能使用英文片名,所以最後改成聽起來較有青春浪漫氣息的【十三棵泡桐】。呂樂表示,片中男女主角約會等車之地的站牌,正好釘在第十三根泡桐樹上;而且泡桐這個樹種雖難於成材,但非常有生命力。



這些年來中國電影最有趣的現象之一,就是當年陪同張藝謀打下國際江山的三位攝影師顧長衛、呂樂及侯詠,不約而同執起導演筒,在大銀幕上追憶他們的成長歲月。曾入圍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呂樂,導演處女作【趙先生】儘管曾獲1998年盧卡諾金豹獎加持,卻因未提交劇本供審查而擅自開拍,遭中國禁映至今。他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美人草】(改編旅美華人作家石小克的同名小說)是關於七0年代知青男女下鄉的愛情悲劇。可惜劇本及調度的過份刻意、做作,讓該片淪為一齣感傷卻廉價的商業肥皂劇。這一次,【十三棵泡桐】回歸【趙先生】的獨立電影風格,再次對當代中國社經文化提出尖銳觀察。或許由於意識型態上太具批判性,又涉及校園暴力師生戀等據稱「道德體系崩壞」的內容,無法獲得中國電影局審查的認可,上映之路依舊坎坷。如今所看到的DVD版本,其實是經過多次刪改後的成品(據悉剪掉了吃女主角何風豆腐的老師跳樓自殺的情節,以及何風發現前男友陶陶跟班導宋小豆有一腿的部分)。



【十三棵泡桐】的故事背景是1999年,呂樂一反過去與張藝謀合作時的濃豔東方華麗視覺意象,以近乎紀實的粗糙手提攝影,從女主角何風的私人電影觀點切入,來看她與混混男友陶陶,工廠警衛父親,新任班導宋小豆,只聞聲不見人的蔣校長(靈感該不會是來自【大紅燈籠高高掛】裡同樣只出聲不現身的老爺子吧),兩名新轉學生包京生與金貴,好友朱珠,總是跟在他們後頭付帳的同學阿利等同輩、兩代之間,無論是本能或直覺或利益上的各取所需,還是為現實情勢逼迫,或是消長或是逆轉的微妙權力結構變化。



老是不願意套上學校夾克的「害群之馬」包京生,以及團唱時總跟不上拍子抓不到音域的鄉巴佬金貴,這兩名性格差異極大的轉學生,他們各自隨波逐流的生命態度與恰為兩極的不同際遇,其實悲哀地傳遞了現實社會最殘酷且荒謬的一面。【十三棵泡桐】的劇本很聰明地透過團唱、作操兩個集體性活動,以及包京生打腫臉充胖子請同學吃的兩頓燒烤(實則由跟在後頭的阿利買單),尖銳地刻畫出在校園這個微型社會裡,所呈現出的種種令人不忍卒賭的真相。【十三棵泡桐】幾乎可視為另一位中國叛逆導演張元以六0年代中國幼兒園生活來諷刺中共極權的寓言體傑作【看上去很美】的續篇。包京生對何風死皮賴臉的追求,對阿利金錢上的勒索,那種無法融入團體性的無賴性格,就像是【看上去很美】中拒絕了小紅花(被當權者收編的象徵)的反叛者方槍槍。包京生最後的擦槍走火,觸發了一場短暫的危機。然而災難平息之後,那風平浪靜、看似圓滿的ENDING,其實更令人難以忍受的。



越到尾聲,【十三棵泡桐】越透露著個體性與自由意志被整個無形的巨大體制逐漸馴化的無奈,以及悲哀。無論同學、師生、還是親子;無論宰制者還是被宰制者,一個又一個的青春靈魂,都只能向既定的「標準」投降。他們終於清楚,反抗只會淪為體制下的祭品,所以即使小混混如陶陶都接受了考試,接受了規範,接受了現實。這是青春的結束,這是成長的開始,這是邁入大人世界的第一步。



中國廣電總局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註)是這麼評價【十三棵泡桐】的:「……這部電影整個道德體系是崩潰的。無論是庫布里克還是北野武,世界電影史上反映青春殘酷的電影很多,但都沒【十三棵泡桐】那樣的混亂。當代中學生是有很多問題,不過,他們的道德價值體系難道那麼墮落嗎?這樣的電影很容易把社會發展推向凶險的地步!」



或許【十三棵泡桐】的幕後黑手,不只是表面道貌岸然的女魔頭班導宋小豆,也不只是只聞聲不見其人的東廠大總管蔣校長,其實還包括了中國整個顢頇的審查制度,以及整個民族性的迂腐盲點。這點,值得台灣的藍綠政客、學者深思。







註:

‧根據網路資料(也許誤傳,也許斷章取義),張宏森還批評了【三峽好人】及【蘋果】,但同時大讚【圖雅的婚事】彰顯中國婦女美德。他批評由李玉所導演的柏林影展正式競賽片【蘋果】的相關言論有夠好笑,節錄如下:「作為藝術表達,這樣的故事可以寬容。但作為中國人,我們不應該容許這個電影對時代有侮辱性描寫,我們導演就應該自覺捍衛祖國的尊嚴。所以我們提出了修改意見。但他們到國外放映時,謊稱什麼拷貝出現問題,放的還是未修改版本,這個問題我們會嚴肅處理。」

http://ent.qq.com/a/20070327/000093.htm

http://ent.qq.com/a/20070326/000054.htm

http://ent.qq.com/a/20070326/000155.htm







附記:

‧【十三棵泡桐】將於本屆金馬影展中播映,相關資訊如下:http://www.goldenhorse.org.tw/gh_main/prog-c-1-cont.aspx?id=f-07-031&sec=s-07-07



‧2007金馬影展完全推薦片單: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5789

http://www.wretch.cc/blog/davidlean&article_id=87663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