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70)
- Mar 10 Sat 2007 06:26
跨世代的神奇對話 --【黛妃與女皇】
- Mar 08 Thu 2007 10:28
愛上鴨屎綠高跟鞋…

我看電影很少看第二次以上,因為再怎麼好看的片,除非是為了在寫文時「幫助」回憶細節,不然我總覺得寶貴的兩小時拿來多看另一部片,是比較實際的收穫。然而台劇《親親小爸》卻跟當年的《吐司男之吻》一樣,讓我一看再看,似乎非要把它看到每集都能默背出細節才滿意的地步(有點變態)。雖然《親親小爸》已經演完了,但阿榮把拔和閃人三姊妹的身影還是繼續在我的腦內劇場重複播放。那種想排出《親親小爸》在我體內的餘毒,卻怎麼也排不掉的煎熬,就跟戒菸戒不掉,想減肥不敢吃太多零食一樣,無比痛苦。
- Mar 06 Tue 2007 10:11
寫在看完《親親小爸》之後
- Mar 03 Sat 2007 10:27
台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親親小爸》(下)

因為有所「自覺」,《親親小爸》的兩位編劇對整齣戲從角色設定、細節鋪陳、到劇情走向的節奏快慢,都有著紮實的掌控。事實上,這樣的自覺,源自它的自信。那是一種過去只在港片或日劇中才見得到,以無畏的姿態大膽拼貼、惡搞主流或次文化,胡鬧得理所當然的靈敏與自信(遠勝《我的野蠻女友》這類拼貼言情電影)。不只有剪貼《食神》或《喜劇之王》,不只是平行改寫香港言情教主劉鎮偉那句「曾經有一段真誠的愛情,擺在你的面前…」而已,《親親小爸》還把《花樣年華》的經典樹洞,以極其對仗工整的方式,惡搞成空啤酒罐(阿榮Vs珍妮)跟馬鈴薯洞(珍妮Vs蘇柏豪),我只能說這真他媽的銷魂到了極點,遠勝劉鎮偉同樣惡搞樹洞的《情癲大聖》哩。又例如台灣觀眾耳熟能詳的廣告金句「啊!流星」看似被拿來隨手貼,其實卻是跟後來阿榮珍妮兩人搶著丟友情五分戒那場戲(「有飛碟耶」)閃亮相輝映。不過,假如你以為這個友情五分戒就是本劇的「愛情信物」,那未免太小看《親親小爸》了,人家後來還惡搞灰姑娘故事的「真命天女」概念,硬是掰出一個更賤定情物 --「鴨屎綠救命高跟鞋」之定情首部曲,以及仙女姊姊之招贅過去式小插曲。
- Mar 02 Fri 2007 01:09
台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親親小爸》(中)修改版!

就像Pip說的,拍喜劇必須要抓住「喜劇feel裡的笨蛋feel」,必須注重「細節」的經營!耍白痴有兩種,一種是耍得有質感有厚度,一種就是刻板印象堆砌成的表面模仿。其實白痴角色不但難寫,而且更難演,過與不及都會壞了整鍋粥,一旦少了那個sense,就會變得很不堪。因為這類缺乏自覺的「做作痕跡」,例如故意把話說得很慢、把動作反應放慢,常露出喜憨兒般的笑容,講話時會跟幼稚園小朋友一樣不自覺數手指頭…,往往會讓這個本來應該很有喜感的角色,變成對詮釋者、對觀眾一種沒腦到了極點的惡毒羞辱。
- Mar 01 Thu 2007 12:22
台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親親小爸》(上)修改版!

自從2001年那套橫空出世的《吐司男之吻》之後,除了《我的秘密花園》勉強捕捉到一點日漫那種靈活又充滿生活感的氣味,大部分台製偶像劇對喜劇節奏與靈性的掌控,簡單一句結論,就是死了,不動了,毫無Sense可言(請自行觀賞任何一套三立「愛與xx」系列或素有偶像劇之母美譽的柴智屏小姐製作的偶像劇)。直到2007年二月,《親親小爸》石破天驚的降臨收視跌破1%的華視頻道,終於讓台灣觀眾見證了台製偶像劇的另一種可能性…。
- Feb 22 Thu 2007 05:57
奧斯卡筆記.美國篇(下)
- Feb 17 Sat 2007 09:59
轉型正義的具體實踐 -- 【竊聽風暴】
- Feb 15 Thu 2007 05:38
奧斯卡筆記.美國篇(上)
- Feb 13 Tue 2007 00:13
And the BAFTA Goes to...女王萬歲萬萬歲

今年英國影藝學院獎BAFTA的實況轉播,真是這幾年來最讓我激動的一次了,那種興奮與感動大概就跟足球迷看世足賽又叫又跳的樣子差不多吧。整個頒獎過程,還真的必須用「千迴百轉」來形容我的緊張。第一個獎由肥溫頒年度最佳英國電影(跟台灣一樣,屬於保障名額制,誰教英國電影總是拼不過好萊塢呢)。當她宣佈得主是《最後的蘇格蘭王》時,我心裡開始偷偷期待《黛妃與女皇》會拿最佳影片大獎。畢竟得最佳英國電影後,勁敵《最後的蘇格蘭王》已經保證與大獎無緣了(過去從沒重複過),而且英國自從《脫線舞男》後,已經太久沒有原汁原味的本土影片拿大獎了(《莎翁情史》算英美合拍)…。
- Feb 04 Sun 2007 09:30
電影筆記(February, 2007)
- Feb 01 Thu 2007 19:30
【勁碟推薦】《聖稜的星光》金鐘慶功版6片裝DVD
- Jan 29 Mon 2007 10:55
2008北京奧運開幕式的最後預演 --《滿城盡帶黃金甲》

老謀子真的發威了!這回《滿城盡帶黃金甲》有了中國話劇大家曹禺的名著《雷雨》作後盾,把故事搬到五代十國,上演一齣哭天搶地的逆倫慘劇,總算擺脫前兩部武俠片慘遭各方觀眾評論譏諷劇情荒誕可笑的恥辱,紮實而認真地呈現出「一雙翻雲覆雨手,自古無情帝王家」那股飽滿、沈重、希臘悲劇般的宿命性與傳奇色彩。
- Jan 25 Thu 2007 05:36
Epic Moment

之所以把《阿波卡獵逃》與《墨攻》放在一起寫,起先只是單純源於這兩部電影的海報給我類似的感覺(恰好都是處理有關古文明的題材);再來就是,向來對梅爾吉勃遜沒啥好感的我,意外發現《阿波卡獵逃》竟然流暢娛樂到讓我大聲叫好的地步,反倒是過去很欣賞的人文導演張之亮,讓《墨攻》空有野心卻缺乏神采。
- Jan 22 Mon 2007 10:31
只有交錯,還是非關交錯?
- Jan 12 Fri 2007 05:29
Two or Three Things about Lonely Londoners

一開始想把這兩部片放在一起寫,是因為這兩部片都是裘德洛主演的關係。大概是從《偷情》開始吧,裘德洛似乎成了某種可憐(又有點可鄙)的寂寞倫敦男子的最佳詮釋者。比較奇特的是,他老是在這些電影中哭泣,很沒男子氣概、很軟弱、很莫名其妙地哭泣,不曉得是為了票房(激起女性觀眾母性),還是為了他自己(向席安娜懺悔嗎)……。
- Jan 10 Wed 2007 00:53
【公告】找影評小秘方

因為有時會遇到人家問我,我有沒有寫過某某電影的文,基本上我覺得新聞台或blog提供的搜尋引擎很難用,有搜等於沒搜。而新聞台雖然提供文章分類目錄,但對找文也沒直接幫助,頂多只是方便我自己列檔管理。
- Jan 06 Sat 2007 11:10
電影筆記(January,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