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約略提過英國導演Shane Meadows的《英倫羅曼史》Once upon a Time in the Midlands,那是一部成功融合典型英國家庭劇與美國西部類型片公式的可愛電影。所以我自然以為這位導演的新作《死人的鞋子》仍是一部西部風格的輕喜劇。看來我錯了。《死人的鞋子》以DV影像暴烈地揭露一樁復仇事件,那黑暗、不穩定的特性,有點近四十年前英國復仇經典《米高肯恩之大開殺戒》Get Carter的味道。片尾的道德焦慮,配上歌劇、天神觀點,彷彿以Dogme形式來拍西部片,我也許不會喜歡這部電影,但我還是願意肯定Shane Meadows的創意。
目前分類:我和影展有約 (54)
- Jul 19 Tue 2005 04:50
【2004EIFF】英國電影篇(其他參賽片)
我曾約略提過英國導演Shane Meadows的《英倫羅曼史》Once upon a Time in the Midlands,那是一部成功融合典型英國家庭劇與美國西部類型片公式的可愛電影。所以我自然以為這位導演的新作《死人的鞋子》仍是一部西部風格的輕喜劇。看來我錯了。《死人的鞋子》以DV影像暴烈地揭露一樁復仇事件,那黑暗、不穩定的特性,有點近四十年前英國復仇經典《米高肯恩之大開殺戒》Get Carter的味道。片尾的道德焦慮,配上歌劇、天神觀點,彷彿以Dogme形式來拍西部片,我也許不會喜歡這部電影,但我還是願意肯定Shane Meadows的創意。
- Jun 24 Fri 2005 04:46
【2004EIFF】英國電影篇(恐怖份子與911)
- May 28 Sat 2005 04:41
【2004EIFF】英國電影篇(《絕代女伶》與《盲愛》)
- May 11 Wed 2005 04:35
【2004EIFF】英國電影篇(觀眾的決定)
可以把這篇看成「插播」。
- May 09 Mon 2005 04:26
【2004EIFF】英國電影篇(飆淚法蘭基)
看影展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大剌剌地和一堆戲院裡的同好,共同喝采、或是一起噓電影。那種非常直接的喜歡或討厭,要嘛起立鼓掌,要嘛拍拍屁股直接走人的直率,那種完全不顧創作者顏面的殘忍,有時想起來真是一種很爽的經驗。
- May 02 Mon 2005 07:03
【2004EIFF】英國電影篇(My Favourite British Films)
- May 02 Mon 2005 04:28
【2004EIFF】英國電影篇(Introduction)

- Nov 25 Thu 2004 00:53
【2004EIFF】普瑞斯納與神秘歐巴桑
愛丁堡電影節不只是屬於影迷的影展,更重要的,是屬於電影工業界的影展。片商來這裡買片賣片,可是要花不少錢買影展通行證,才能進電影院看片、出入試片間隨意調片,而公開放映的觀摩片場次若有賣剩的票,自然也是以片商為第一優先。此外,影展單位也舉辦了不少電影工業界的專業座談及講座,還有短片動畫競賽等非正式活動。盡力出席這些講座,給大師摸摸頭,最好巧遇那個有錢的片商願意投資你的新片…電影夢很可能就是這樣成形的。
- Oct 23 Sat 2004 01:02
【2004EIFF】Ae Fond Kiss...
- Oct 22 Fri 2004 22:10
【2004EIFF】紅毯上的虛榮心
遠赴愛丁堡電影節共襄盛舉的各國電影人為數甚多,但能讓影展單位特別為他舉行記者招待會,在UGC影城辦Red Carpet Event的「大ㄎㄚ」,卻不超過十樁。除了遠道而來為YA片《神啊!救救我吧》Saved!造勢的珍娜瑪隆、偕同著名A片男星Rocco Siffredi《感官解析》Anatomy of Hell宣傳的法國導演凱薩琳布蕾亞外,其他幾樁Red Carpet Event,可是英國導演、演員才享有的專利呢!
- Oct 22 Fri 2004 22:03
【2004EIFF】開幕式
八月十八日,本屆電影節的開幕片《摩托車日記》,晚上九點、九點半將在UGC播映兩場(票價貴得嚇死人,全票一張索價超過十鎊),不過星光大道五點十五分就開始了,接下來大概是開幕酒會吧?影展單位告知各家媒體,要在紅毯「旁邊」採訪星光大道諸名流者(卻沒說酒會什麼的可以採訪等等,唉,不然想穿弟弟的西裝混進去吃喝一場的),必須事先登記好安排位置,我實在懶得把老弟那全副武裝的專業攝影配備帶在身上,而且拿著陽春的數位攝影機,怎麼說也不好意思太囂張,於是,我悠閒地看完令人沈沈欲睡的新世紀默片《禮物》Il dono,結束了第二天不甚有趣的看片進度後,才從Film House走向UGC,準備去看看人家國際級的電影節怎麼布置星光大道。
- Oct 22 Fri 2004 21:51
【2004EIFF】影展543
位於Lothian Road(整個藝術節期間最熱鬧的主力街道)上的Filmhouse,應該是愛丁堡電影節的龍頭戲院。裡面共有三廳,除了Filmhouse 1頗具規模外,Filmhouse 2跟Filmhouse 3的座椅、硬體設備都不盡理想,讓我回憶起台北長春路上學者影城地下室的寶石廳。而歷史悠久的Cameo戲院情況也差不多,裝潢非常古式的大廳,座椅尤其柔軟,至於兩個小廳硬體設備實在差到不行。不過Cameo戲院大廳附設的Pub,洋溢著很「英國風」的藝術感(Filmhouse樓下附設的簡餐館相形之下就很「大眾化」,看來「老東西」還是比較迷人),讓人家忍不住想坐下來點杯咖啡或啤酒,享受一番。
- Oct 22 Fri 2004 08:54
【2004EIFF】舊地重遊
重貼三年前寫的【2001EIFF回憶】,讀著讀著心中忽然覺得好笑起來。
- Oct 19 Tue 2004 04:15
【2001EIFF】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