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_Prophet_2.jpg

本文原刊於《電影欣賞季刊》No. 143,請勿轉載,謝謝! 
    
  
       
賈 克.歐狄亞(Jacques Audiard)無疑是當代最具原創性的法國導演,從1994年推出一鳴驚人首作《殺人者死》(Regarde les hommes tomber)至今不過完成五部劇情長片,卻是部部份量十足,其中《唇語驚魂》(Sur mes lèvres)是以女性為主體的黑色電影、《自造英雄》(Un héros très discret)是帶著寓言色彩的歷史喜劇,其餘三部片皆是十足陽剛的黑幫犯罪類型片。與其說賈克.歐狄亞作品素來習慣針對歐洲的種族議題、龐雜政經脈絡 與歷史癥結透過他所謂「類型美學的極大化」進行再思索(他從不諱言偏好類型片藉以與大眾親近),我以為其實他真正在乎的只有一件事,亦即角色針對自我主體的不斷追尋與實踐
 
《大 獄言家》(Un prophète)的主人翁是十九歲的法籍阿拉伯裔文盲馬里克,因判刑六年而進入法國最黑暗的中央監獄服刑,他為求生存必須依附科西嘉人,甚至不惜殺害與 自己血統信仰相近的伊斯蘭幫角頭,然而這場精密構思倉皇結束的成功謀殺卻扭轉了他的生命,從此他不但開始在獄中自學讀寫、還逐漸拓展自己的「事業」。《大 獄言家》片名直譯為「預言者」,片中其實並無任合角色具備預言天賦,即便馬里克在許多時候總是與被他殺害的雷米對話而產生零散的「預視」,如此超現實的片 刻卻在賈克.歐狄亞的處理下,猶如馬里克被迫分裂的雙重自我的交相對話,一切的目的只為求得認同——科西嘉黑幫的、伊斯蘭教友的、自己的、社會化的、以及傳統價值的。 
 
賈 克.歐狄亞儘管家學淵源,父親是法國戰後、前新浪潮時期的重要編劇米榭.歐狄亞(Michel Audiard),然而他並未接受傳統科班學院教育,反倒習慣泡在戲院以一天五部電影的方式大量吸收各類型、各個國家不同時期作品為自己打下基礎(原先他 的志向是成為剪接師),也因此他的作品相較於慣見的法國電影呈現出一種更形奔放、尖銳的詩意。《大獄言家》最能說明如此特色的一幕,莫過於馬里克首次穿西 裝準備搭飛機,卻在機場通關檢查時忍不住對安檢人員做出和入獄檢查時必要的張口吐舌動作,監獄與社會在空間上的相對性、以及同須受時序支配的共通點(入監有刑期、出監放風也有時效、馬里克好友利亞德出獄後卻患上癌症而開始倒數自己生命),對比成功登機的他望向機外天色那稚子般清澈神情,以及回監後所倒出鞋子裡殘留的海沙,再也無須言詮。
 
從馬修.卡索維茲(Mathieu Kassovitz)、文森.卡索(Vincent Cassel)、荷曼.杜黎斯(Romain Duris)到塔哈.拉希姆(Tahar Rahim),賈克.歐狄亞鏡頭裡的男主角無論外型斯文、粗獷還是優雅,內在那股隱藏在稚子般純真中的隱隱暴戾氣質卻是極其相通的這些男孩往往必須透過某種挑釁體制的舉動藉以達成屬於他們自己的社會化,這是一段漫長、希臘悲劇般的「弒父」儀式,這是對於既定價值的反叛與再定義,唯經如此,他們才得以堅定地成長。或許,這其實透露了賈克.歐狄亞對於從自己父親陰影中出逃的渴盼。
 

 
《大獄言家》已發行DV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