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從差點被已卸任的龍大局長判死刑到置之死地而後生,曲折程度絕不輸金馬獎。幸好重新定位之後改變方針設定焦點城市,找來影評人聞天祥作規劃,從去年精彩的布拉格與巴黎,到這屆的京都與墨爾本,都充滿驚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電影,無論如何解構都顯得多餘;無論如何形容,終究空虛地感到詞窮,而「不在場的人」及「穆荷蘭大道」這兩部在2001年的坎城影展共享最佳導演獎的佳作就是其二。當屆評審團主席麗芙烏曼鮮明的擁歐派立場(2000年她親自執導的「狂情錯愛」雖好評連連,卻被一堆華人電影壓得黯淡無光)加上幾個法國評審的凝聚力,讓南尼莫瑞提動人的家庭小品「人間有情天」摘下金棕櫚,具爭議性(一看就像麗芙烏曼的最愛)的「鋼琴教師」則拿下第二獎及影帝影后雙獎。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一》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怵目驚魂28天》Donnie Darko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詳細評論、連結請到我的Blog: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狗日子》是2001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得主,據說該年雖是由印度女導演米拉奈兒的《雨季的婚禮》拿下金獅大獎,評審團主席南尼莫瑞提真正鍾意的卻是這部很澀很悶的《狗日子》。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年一度的金馬影展又來了!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2年九月才剛結束十年一次的影史最佳導演及影片票選活動的英國Sight & Sound雜誌,有鑑於 ‘影史上最偉大’ 這個字串實在太沈重,而名列榜上的影片及導演又多是古董級(「教父I&II」居然是最年輕的電影;導演也死了大半…),容易與讀者產生世代上的隔閡。於是,非正式地舉辦 ‘1976年以來最佳影片及導演’ 的小型票選活動。這次選單只寄給英國影評界(總計回收50份)。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1952年開始,英國權威電影雜誌Sight & Sound每十年就召集影評人選出影史十大佳片。五十年來,「大國民」幾乎穩居冠軍寶座,「遊戲規則」及「8 1/2」則是永遠的榜上常客。放眼望去,排得上榜的電影,幾乎都是阿公級的黑白老片,「2001太空漫遊」竟算是年輕小伙子呢!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肯尼斯布萊納:小老弟,聽說你拍了部新版的哈姆雷特(心想:演得過我嗎),還因為「震撼教育」入圍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心想:還好老天有眼沒讓他得獎),又出版了第二本書,真是可喜可賀呀(心想:反正也不是暢銷書)!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