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沒有耳朵的兔子》Keinohrhasen
德國型男提爾史威格自編自導自演的賣座強片《沒有耳朵的兔子》找來一票德國A咖客串跑龍套,星光熠熠的卡司配上浪漫討喜的劇情,被當成賀歲片放在台灣農曆春節檔期的確是再適合不過的超級棒策略,也難怪能締造新台幣183萬元的台北票房佳績。片中那隻沒有耳朵的兔兔布偶,實在是妙得令人會心一笑的定情信物;而女主角在溫存後的隔日早晨急著上廁所卻無法關門的窘況,則是傳神到令每位觀眾皆能感同身受(瑞典電影《婚前興行為》Naken也有類似精彩的橋段)。《沒有耳朵的兔子》看似輕薄短小,卻又在既定歡喜冤家公式之外飄散出極其迷人的可愛樂活態度,加上妙趣橫生的俏皮對白以及男女主角間默契十足火花四射的化學作用,堪稱我心中近十年來除了《非關男孩》、《K歌情人》之外最輕盈開懷又百看不厭的言情聖品。  
  
 
.《惡魔教室》Die Welle
導演丹尼斯甘塞爾上一部作品《英雄教育》講的是納粹軍校男生的情誼,透過青春的傷感與純真喪失的無力來哀悼那段錯誤的歷史。這回改編美國作家Todd Strasser取材1967年真實事件的小說《The Wave》,把故事背景從美國搬到今日德國高校,敘述一名體育教師在課堂上以角色扮演參與的教學方法引導全班同學認識「專制獨裁」(Autocracy)這個字的真義卻逐漸失控而導致無可挽回的悲劇(非常巧合的是,《帝國毀滅》導演的前作《Das Experiment》恰是透過臥底採訪的記者在角色扮演中逐漸失控的過程,來深究民主與集權的脆弱性與盲點),結果原來還是聚焦在德國歷史的自我省思。《衝擊教室》的起點司空見慣,整個班級從老師到學生逐漸沈溺其中享受造神與合為一體的快感過程也可以想像,最後的悲劇更是毫無意外,體育老師與妻子之間的微妙心結對照男學生與女友的心結雖有世代輪迴的宿命對照與指涉(歷史重演)意味,然而丹尼斯甘塞爾這回並未刻意去經營青春莽撞的浪漫與悔恨,對於體制性共犯結構的成型過程在批判上又不夠凌厲,結果終究未及前作《英雄教育》那般令人印象深刻。
  
 
.《當櫻花盛開》Kirschblüten – Hanami
蜉蝣只有一日生命,一日的痛苦,一日的縱慾,讓它恣意徘徊,直到生命盡頭。」這首短詩傳神且完整地總結了本片主人翁魯迪的生命意義。桃麗絲多利自然是把敘事重心放在影片後三分之二的「德日差異」,不過我其實更偏好前三分之一描述魯迪與妻子前往柏林拜訪子女的段落,那令我想起了《東京物語》簡直就是2008年版本的《柏林物語》),女兒的同志戀人貼心的舉動幾乎像是原節子轉世……。當然魯迪代替死去的妻子前往東京後的一連串奇遇也非常精彩,老男人與幼嫩女的相偎取暖比《愛情,不用翻譯》更為充滿戲劇性衝突,在文化差異的失語解碼間所達成的無奈和解,極其耐人尋味;至於魯迪與住在東京的小兒子之間近乎無法溝通的殘酷現實,則令我想起李安的處女作《推手》,充滿感染力的溫厚與誠懇。桃麗絲多利以巧妙的態度去處理《當櫻花盛開》片中每個可能流於俗爛的高潮點,靈活且節制地避開種種難堪窘迫所可能導致的油膩感,聰明地在某些傷感浪漫的時刻稍作停留,卻又懂得見好就收,餘韻於焉不絕。
    
  
.《天堂邊緣》Auf der anderen Seite
曾以《愛無止盡》拿下柏林金熊獎及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的法提阿金,新作《天堂邊緣》仍是一則關於「修復」的療傷故事。一對德國母女,一對土耳其母女,一對土耳其裔德國籍父子,兩場悲劇性的死亡,在最後的第三個段落中,達成了一次悲憫而動人的救贖。一般多線敘事電影很喜歡去討論「界線(限)」的定義,《天堂邊緣》從全球化政經衝擊到宗教信仰再到移民人權再到性別議題都有觸及,不過法提阿金所真正關注的焦點所在,依舊是土耳其裔德國人與非法移民的政經困境,所以本片故事的後半段與《愛》片一樣,注定要再度踏上土耳其的土地……。法提阿金在後半段向下尋根(紮根)的過程中,將三段親子關係打散後排列重組,同時也透過巧妙鋪陳的偶然與巧合,引用聖經和可蘭經皆有記載的「亞伯拉罕獻祭」交織基督與回教教義各自的龐然親情能量(有賴漢娜席古拉溫暖厚實的詮釋),讓所有的失落與悔恨,最終在一股強大普世的真誠力量裡,得到屬於各自的慰藉與補償。三組人馬的交錯纏繞,並未如一般多線敘事電影那般盤根錯節,但在其戲劇性中卻得以感受到一股來自創作者的終極關懷(而非心機操弄)。不似《火線交錯》那般將整個故事塞得滿滿的,也不像《衝擊效應》刻意求工卻反倒綴滿了做作過度的種種符號象徵,法提阿金的冷靜、距離感與適度留白,讓《天堂邊緣》整個節奏與溫度,處於姿態、氣勢更為逼人的完美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y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